家有 三人行

作者:于丹

  很多人问我:“《论语》这么枯燥,你多大的时候开始背诵?”其实我没有刻意去背,幼年读《论语》,总是大人随口讲给我听。

  我四五岁的时候,爸爸带我参加朋友聚会,他会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你去数数,今天这里有多少叔叔阿姨,又有多少老师?”我“噔噔噔”数一圈,有时八个,有时七个。爸爸又说:“其实这里的‘三’不是固定的数字,它表示你会有很多老师。你再去挑挑,看看谁可以当你的老师。”我又转一圈。看到一个阿姨很温柔,照顾这个,呵护那个,我喜欢。又有一个叔叔,说话高门大嗓,随地吐痰,不可爱。回来晃着小脑袋,我跟爸爸说:这个阿姨是老师,那个叔叔不是老师。

  爸爸刮刮我的小鼻子:“阿姨做得好,是老师;你要跟她一样好,这叫‘见贤思齐’。叔叔做得不够好,也是老师,这叫‘见不贤则内自省’。因为你看到他做得不够好,就会反问自己,我会不会也那么不好;所以他也是老师。”我当即表态:“我才不会像他那样呢。”爸爸又说:“你觉得叔叔不文雅,是因为有人看着。但是你一个人的时候呢?你会不会也做出不文雅的事呢?”这时,我沉默了。爸爸就哈哈大笑:“古人说‘君子慎独’,一个人的时候你也不能这么做。”

  我們常说“因材施教”,要实现这一点,真正开发一个孩子的生命潜能,往往依赖家庭教育,而不是社会教育。社会教育教给学生一种确定性价值的认可,家庭教育则带给孩子可能性价值的开发。如此这般,各持一端,生生不息。

  为人父母者,常常砥砺精进,时时从容不迫;虽知心怀敬畏,仍将勇往直前。家中人人拥有自信,拥有从容,拥有成长。则三人行,人皆可以为师了。

  (司志政摘自《广州日报》2018年3月6日)

  【素材运用】最好的教育是家教,最好的教师是父母。一个小小的人儿,一本“枯燥”的《论语》,在父亲的循循善诱下,竟产生了如此奇妙而美好的化学反应。原来,那些高深莫测的道理,竟如此鲜活生动。一个孩子的向善之心,就在这看似不经意的言传身教中,被激活了。

  【速用名言】

  1.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那东西就变成他的一部分。——美国诗人惠特曼

  2.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南宋理学家朱熹

  【适用话题】成长与读书;家庭教育;经典的力量

  (特约教师周长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