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群:你想听哪首词的故事,我说给你听

作者:红枣FM

人物剪影:两次高考失利,33岁捡起丢下14年的俄语,从高中生“直升”研究生;留校授课24载,从讲师到教授再到博导,再到《百家讲坛》三尺书卷一部《史记》,一举成名天下知。从青歌赛的评委,到《中华百家姓》的嘉宾,再到《中国诗词大会》的点评人,他,就是如今家喻户晓的文化学者王立群。

【人物速写·文化担当】

不管是登上《百家讲坛》传道授业,让古籍《史记》摆脱曲高和寡,还是在《中国诗词大会》中担当评委,王立群一直在做的,就是希望能将文化传递给更多的人。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师者之责,更看到了当代知识分子的风采。

很多人知道王立群,都是从《百家讲坛》开始的。那时正好是《百家讲坛》一度屠屏的光辉岁月,成就了一位又一位明星讲师。

王立群深入浅出的解读、鞭辟入里的分析和风趣幽默的讲述,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厚重的《史记》第一次摆脱了曲高和寡,让一个个历史人物拥有了鲜活的血肉与温度。

但很少有人知道,被观众誉为“百家讲坛最佳学术主讲人”的王立群,竟两度高考失利。他在高校教书科研数十年,却从未体验过身为大学生的校园生活。

1965年,第一次参加高考的王立群,由于政审的原因,未等到发榜就当起了小学代课老师。1977年恢复高考时,他却因为不符合报考条件,再次跟高考失之交臂。直到1978年恢复招收研究生,王立群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从高中生直考研究生。

彼时的王立群既没有教材,也没有学过大学课程,工作还非常繁忙。尤其重要的是,他高中时代学的俄语已经丢了14年;为了重新捡起来,他向单位同事借了一套西安交大的工科《俄语》教材啃了大半年,最终顺利过关。

就这样,无缘大学生活的王立群,顺利考上了河南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1982年,王立群研究生毕业留校,开讲中国古代文学课程。随后的24年,王立群一路从讲师走向教授、博士生导师。直至后来,他遇上人生另一大重要转折,那就是《百家讲坛》。

在節目中,王立群用现代视角为观众解读了项羽、吕后、秦始皇等一个又一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形象。他也因此被誉为“《百家讲坛》最佳学术主讲人”,成为十年来连续在《百家讲坛》担任主讲人的学者。

之后的王立群一直都在电视上保持着一定的出镜率,不过,最令人记忆犹新的,还要数《中国诗词大会》。

王立群是和郦波、蒙曼、康震等教授,一道从《百家讲坛》走向《中国诗词大会》嘉宾席的。他因为常在点评中指出人们的认知盲区,帮助听众正视文学和历史而备受好评。

而荧幕之外的王立群,也只有在交流探讨诗词文史时,年过古稀的双眼才会惊起奕奕的神采与波澜。他不会刻意把这些千年流传的精粹,轻易赋予娱乐消费,但他会大大方方地对你说:“你想听哪首词的故事,我都可以讲给你。”

没有浮躁的蹭热度,也没有喧嚣的虚荣,他有的,只是对中国诗词文史本身最大的渴望与尊重。在他看来,留下有益的成品、供人反复吸取研读,已是尽了师者之职;而作为学者本身,文化命脉、文化担当、文化传承上的笔耕不辍,更为重要。

这样的执念与坚守,越是走近,越叫人心生敬仰。无论是校园里的书声琅琅,还是社会中的弦歌不辍,文脉赓续间,永远需要千千万万个王立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