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海图强新篇章!中国海军举行成立70周年大阅兵

作者:未知

时事引读 >>

2019年4月23日,是中国海军成立70周年纪念日。当天,我国在青岛及其附近海空域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一时间引起世界瞩目。据报道,我国海军共有32艘舰艇、39架战机参加此次阅兵,此外,包含俄罗斯、泰国、越南、印度等国家在内的十余个国家20余艘舰艇也参加了本次阅兵,共庆我国海军70华诞。对此,习近平总书记集体会见应邀出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多国海军活动的代表团团长时表示:“海洋的和平安宁关乎世界各国安危和利益,需要共同维护,倍加珍惜。”在阅兵胜利结束后,网友们纷纷表示:壮哉!大国军威!

素材聚焦1 “航母群”亮相阅兵式

是否拥有航空母舰,是衡量一个国家海军实力的重要标志。在本次阅兵中,最受瞩目的莫过于“航母群”,这一战斗群包括我国的航母辽宁舰,以及各型号的驱逐舰、护卫舰、补给舰、舰载战斗机和攻击型核潜艇。而辽宁舰作为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在海军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是海军走向强大的“里程碑”。看着蔚为壮观的航母群从海面驶来,不少网友表示:热泪盈眶,祝祖国明天更好!

素材延伸1 航母辽宁舰的“前世今生”

航母辽宁舰,原为苏联建造的“瓦良格”号航空母舰。但是,当瓦良格号航母的建造还未完成时,苏联便已解体,分裂成了包含俄罗斯、乌克兰在内的多个国家。当时,由于经济紧张,瓦良格号航母的建造难以为继,于是世界多个国家都提出想要购买这艘航母。1997年,乌克兰政府发布招标命令,准备将“瓦良格”号的船体出售。最终,澳门的创律旅游公司以2000萬美元的价格买下这艘航母,后来经过系列改装后,成为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2018年4月12日,我国在南海举行阅兵时,航母辽宁舰首次参加海上阅兵,给予我们极大的惊喜与震撼。

素材延伸2 “镇馆之宝”旧渔船与“大辫子姑娘”

中国人民海军于1949年4月23日诞生于江苏泰州白马镇,据著名军事专家张召忠介绍:“当时海军的全部家当只有13个人加上3辆吉普车。”而在该地纪念馆里,有一艘被称为“镇馆之宝”的老旧渔船,据了解,这艘渔船曾参加过著名的渡江战役。而与这艘船相映成辉的是一张旧照片,照片中,一群解放军战士紧握钢枪凝视着前方,一位梳着大辫子的姑娘正在奋力地摇着船桨,这一幕正好被当时新华社的随军记者邹健东拍了下来。不过,直到50年后的1999年,邹健东才找到这位已年近七旬的“大辫子姑娘”——颜红英,据她介绍:“当时的海军渡江作战,是需要招募船工的,我得到消息后马上报了名!”对此,有媒体表示:从一艘旧渔船开始,到如今拥有航母群,我国海军的发展与壮大,正是建立在千千万万像颜红英一样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人的努力之上。

素材聚焦2 61个国家海军代表团共庆“中国海军70华诞”

在本次海军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中,共有包含俄罗斯等国在内的13个国家海军的18艘舰艇远赴重洋参加阅兵式,此外,共有61个国家的海军代表团来到中国,庆贺“中国海军70华诞”。根据媒体介绍,这些“海上来客”都是各国的优良舰艇。例如,新加坡“坚强”号护卫舰被赞誉为“迄今为止在东南亚最先进的水面作战舰艇”;印度“加尔各答”号导弹驱逐舰,满载排水量可以达到将近7500吨,是印度海军下一代的主力;“戈尔什科夫海军元帅”号是俄罗斯海军目前最新的大中型护卫舰。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有几艘参阅外国舰艇是从中国出口的:孟加拉国海军“决心”号是由中国建造的出口型轻型护卫舰,2015年12月在江苏启东交付给孟加拉国海军;泰国“纳黎萱”号护卫舰也来自中国,是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为出口泰国改进设计的护卫舰,为泰国皇家海军的主力护卫舰之一。对此,网友们亲切地称这些由中国出口的舰艇为“回娘家”!

素材链接3 也门撤侨

1998年,厄立特里亚发生危机,一些西方强国迅速派军机撤走了侨民。但由于当时的中国海军还在发展阶段,最后只得安排5条渔船进入红海,漂泊50个小时后才到达目的地。但是,仅仅17年后,在2015年也门发生危机时,我国政府第一时间派军舰前往也门,执行武装撤侨任务。在此次撤侨中,中国海军护卫舰“临沂舰”停靠在亚丁湾港口,不仅成功将571名中国公民接回祖国,还出于人道主义,帮助其他国家的侨民顺利撤离也门。此外,据媒体报道,我国海军维和部队不仅经常在亚丁湾与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中国海军医院船也已访问43国,惠及各地民众23万余人次,获得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

【考场仿真试题】请根据以上材料,写一则150字左右的微评论。

【范文示例】对于一个人来说,70岁已近古稀;对于中国海军,70年来筚路蓝缕,如今风华正茂!无论是阅兵式的多国共贺,还是也门撤侨的“大国手笔”,中国海军从十几个人、几艘渔船,到现在拥有庞大的航母群,取得的成就可谓有目共睹。当然,我们也决不能忘记:成果是奋斗出来的!在新时代里,我们更应不懈努力,向海图强!

【适用话题】海军 新时代 奋发图强 大国外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