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晗:为啥有人会写作,有人不会

作者:闫晗

【适用话题】作家与作品 作文与做人 生活与艺术 表与里

【素材分析】惜春作画,不过是几笔写意,遇到“大觀园”这样的高阶难题,只能束手无策。真正的写作,应如苏轼写《江城子》,如朱自清写《背影》,在时间里让感情慢慢发酵。真实的生活体验、真挚的情感、独特的感悟才是我们胸中应该有的“丘壑”,也是真正的写作之道。

【速用名言】

1.唯有发自心灵深处的作品才能获得桂冠。——德国哲学家 叔本华

2.我只能写我体验过的东西,我思考过和感觉过的东西,我爱过的东西,总而言之,我写我自己的生活,和与之长在一起的东西。——俄国作家 冈察洛夫

(特约教师 周玉利)

《红楼梦》里贾母派了擅长绘画的惜春一个大工程——把大观园画下来。惜春犯了难,完全没有思路,说要跟诗社告假一年来画大观园。薛宝钗理解她的难处,评价说:“藕丫头虽会画,不过是几笔写意;如今画这园子,非离了肚子里头有些丘壑的,如何成画?”

薛宝钗评价惜春画画的道理在写作上也相通。很多据说贴上“有才华”“擅长写作”“才子”“才女”标签的人,不过是会“几笔写意”,肚子里并没有丘壑。很多学生自觉很会作文,常常只是堆砌辞藻,没有真实的生活体验去支撑。

许多名篇并不是文笔有多好,而是来自背后的人生感怀。

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感人至深,背后是他真实的人生和情感体验。写《背影》时是1925年,朱自清28岁,是清华大学的讲师,五个孩子的父亲。之前由于父亲的过错让家里陷入经济困窘,父子失和多年。

有次父亲来信说:“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朱自清百感交集,回忆起八年前父亲为上大学的自己买橘子的背影。八年的时光,朱自清终于与父亲和解,才有勇气写下这篇文字。而字里行间的复杂情感也让读者为之动容。

写作需要有经历有思考,让那些情感在时间里在心中慢慢发酵。鲁迅说过:“带露折花,色香自然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便是现在心目中的离奇和荒杂,我也还不能使它即刻幻化,转成离奇和荒杂的文章。或者,他日仰看流星时,会在我的眼前一闪烁罢。于我,一闪烁,就是所谓的灵感。”

苏轼写悼念亡妻的《江城子》,是王弗去世十年之后,想想生死两茫茫的时间之河,曾经相处的点点滴滴,突然奔涌而至。事务冗杂,日子总要向前,对于亡故的人,并不会时时刻刻挂在口头心头,可有一个瞬间的怀念却击中人心。

“小轩窗,正梳妆”的画面是生活里常见的,却只能发生在梦中,有种肝肠寸断之感。这首词好,并不是那些句子有多美,而是其中包含的浓烈情感触动了我们。苏轼书写的是自己的人生,打动我们的也是那份强烈的真挚。

没有相应的经历和生活体验,只是抄来一些文字,就像穿着不合身的衣服,与年龄身材并不相称。那些有质感的文字,需要时间的浸润、生活的打磨才能写出来。胸中的丘壑是模仿不来的。

(摘自作者微信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