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中国医师节:这些妙手仁心的医生你一定要认识

作者:于汉芹

好医生1 青蒿古方破译者马继兴

屠呦呦在诺贝尔奖演讲中提到,青蒿入药最早是于中医古籍《五十二病方》中受到启发。在《五十二病方》的背后,有一位并不为大众所熟知的学者,他就是中国医史文献界的泰斗马继兴。马继兴从事中医医史文献研究近70年,创建了中医文献学科,使中医文献学科从无到有,日益壮大。2019年8月22日,马继兴逝世,享年94岁。

1974年,国家文物局组织部分学者成立了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马继兴作为中医研究院的文献古籍专家加入了这个小组。因为年代久远,文字古奥,释读疑难重重,而且帛书多处破损,字迹漫漶不清。马继兴凭着脑子里千百本中医古籍的底子,通过这些古籍相互印证,一个字一个字攻克,最终把这部上古医书破译出来。汉墓整理小组的工作完成之后,马继兴认为马王堆医书珍贵异常,于是他用了20年的时间,遍检医籍和文史典籍,完成了近100万字的《马王堆古医书考释》,成为国内马王堆医书研究的第一人。

此后马继兴对出土古医书着了迷,他开始在全国考察跋涉,而最让他难以释怀的便是流失的敦煌残卷。敦煌古卷中的医书在历代出土医籍中规模最大、数量最多,达百余种,都是唐以前失传的古书,有很多未见传世的珍品。从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马继兴多方查找关于敦煌卷子的相关者资料,一共寻找到敦煌医药卷子84种。根据这些资料,马继兴1988年写出了《敦煌古医籍考释》,成为我国中医文献领域第一部全面系统研究敦煌古医籍的专著,材料翔实,考证精辟。

1994年,马继兴向中医研究院图书馆捐赠了多年来个人收藏的14部96册古籍珍善本图书,它们有的来自国外友人的馈赠,有的是他出国期间费尽心血找到的。善本古籍价值连城,他多年来一直住着狭小的宿舍楼,骑着一辆旧自行车上班,却毫不犹豫地把珍贵古籍全部捐出,因为马继兴认为,这些中医瑰宝不属于个人,而应该属于国家。

【素材阐释】数十年来,不管时代如何变迁,马继兴只管专注于医书古籍中,皓首穷经,并做到极致。在外人看来,或许认为这样的生活如同古籍一般枯燥,但马继兴醉心于自己喜欢的事。生活中,我们也有这样的体验,做自己喜欢的事会甘之如饴,乐此不疲。而要把喜欢的事做出“名堂”,就要像马继兴一样葆有持久乃至终身的热情和兴趣。

【适用话题】专注 机遇与实力 学习方法 书山有路勤为径

好医生2 “守门医生”王桂湘

2019年8月,新华社报道了广东省珠海市桂山岛上唯一一家卫生院桂山镇中心卫生院院长王桂湘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1987年,王桂湘从卫校中专毕业来到桂山岛,成为一名海岛医生。按照当年的政策,新来的医护人员干满5年,就可以回到市区工作,但他留下来扎了根:“这里的人远离大陆,没有医生就没有生命保障,我不能当逃兵。”32年里,和王桂湘差不多同时期到海岛的人陆续离开了,卫生院大多数医生护士熬上一两年也走了,他却像钉子一样钉在了这里。他说:“看好病人的病,就是我的初心;居民需要我们,这是我坚守的动力。”

2017年8月23日,超强台风“天鸽”在珠海登陆,桂山岛受灾严重,20多名患者被送来救治。一名被玻璃刺伤颈部的患者伤情最凶险,王桂湘在应急手电筒下做了4个小时手术。第二天,有船登陆海岛,患者才被转送至市区医院。36小时未合眼的王桂湘却无法入睡:电铃没电不响,万一患者来了怎么办?他干脆将一张病床推到医院大门口,一连三晚在上面和衣而睡,“守门医生”的名字不胫而走。多少年来,他散步的范围从不超出卫生院1公里,“就怕手机一响,又有患者要来”。

【素材阐释】守着白开水一般寡淡无味的海岛,却把自己活成了岛民离不开的甘泉,王桂湘医生的“海岛梦,医者心”让我们有理由相信,不论身处何方,不论职业为何,只要能将个人追求纳入社会理想之中,让自己的事业惠及更多的人,我们的梦想便能飞得更高,我们的人生才更有价值。

【适用话题】奉献 人生价值 平凡与伟大 医者仁心

好医生3 “树洞救援团”黄智生

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终身教授、首都医科大学教授黄智生发起成立的“树洞救援团”,从2018年4月至2019年8月初,共给1436名绝望的人发出“关心信息”,有效阻止662人走向极端,点亮了他们心中的希望。2018年3月,研究人工智能30多年的黄智生发现互联网上的“树洞”账号里藏着大量抑郁人群,便开发出“树洞机器人”,巡视“树洞”并自动筛出具有明显轻生倾向的人群,准确率很快提升到82%。此后,医学团队、心理咨询师以及其他行业的爱心人士逐渐加入救援队伍。目前“树洞救援团”已至500多人。“请保持自己内心深处的光,因为你不知道会有谁借此走出黑暗。”黄智生呼吁更多人加入“树洞救援团”,“抑郁症也是一种病,但患者往往得不到同情,反而要承受周遭的不解甚至鄙夷。”黄智生深感痛心。他希望更多人关注抑郁症患者,加入“树洞救援行动”。

【素材阐释】黄智生成立并壮大“树洞救援团”,为在暗夜中行走的精神困境者带去希望与光明,這是人工智能与爱的完美融合。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树洞救援”之路是一条漫长而艰辛的路,还需要更多社会、政府、企业和个人的支持——一方面,需要用知识和智慧提高人工智能技术;另一方面,需要更多的热诚和仁德去点亮那些黯然的心灵。

素材链接 《我是医生不是神》燃爆网络

“我是个医生不是神,只是个普通人,修行在红尘,治病救人也不是万能……”2019年8月15日,由四川省泸州市人民医院医生自编自导的MV《我是医生不是神》一经发布,便燃爆网络,被网友称为“神作”。医护人员真人出镜、业余拍摄、家属客串、说唱形式、可萌可甜,这首歌曲将医生的日常工作生活、喜怒哀乐、糗事窘态等糅合在一起,诙谐有趣地表现出来,令人耳目一新。《我是医生不是神》是对第二个“中国医师节”的献礼,也让人们更多地体会到医护人员工作的不易,使医生的形象变得有温度、有情怀、有趣味,对促进和谐的医患关系起到了妙不可言的润滑作用。正如人民网所言:“这样的琐碎日常,才最能打动人心,才最能激发公众的‘共情’,从而对医护人员群体多些理解、配合与支持。”

【素材阐释】医生努力守护和拯救着一个个生命,但医生也“只是个普通人”,并不是万能的神。《我是医生不是神》用调侃的方式表现医生的日常,但又没有虚构和夸张,四两拨千斤地改善了社会各界对医生群体的印象。这也启示我们:人与人、行业与行业之间,多一些尊重和理解,少一些情绪化表达,这个社会一定会越来越和谐美好。

【适用话题】中国医师节 行业偏见 沟通方式文艺创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