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红楼梦》,我发现了贾政的良苦用心

作者:张宗子

(《红楼梦》中)贾政是很被诟病的人物,一直被视为颟顸(mān hān)凶暴的封建家长。他为人刻板,看不惯一切风流倜傥的行为。他不喜欢宝玉,就因为宝玉和他不是一路人。他喜欢长子贾珠,以贾珠的端重做参照,宝玉的女孩子气他厌恶,贾环的粗俗他也受不了。贾珠是长子,又不幸早逝,他的父爱深厚一些,是人之常情。

贾母偏爱宝玉,因此对贾政常常很不客气,甚至明确表示厌烦。这不仅让贾政处在尴尬的境地,而且心里痛苦,因为他是极为孝顺的人。凡是节庆饮宴的场合,贾母总是半道把他轰走,好让小辈们无拘无束。

第二十二回,写元宵猜灯谜,酒过三巡,贾母“便撵贾政去歇息。贾政亦知贾母之意,撵了自己去后,好让他们姊妹兄弟取乐的。贾政忙陪笑道:‘今日原听见老太太这里大设春灯雅谜,故也备了彩礼酒席,特来入会。何疼孙子孙女之心,便不略赐以儿子半点?’”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在此批道:“贾政如此,余亦泪下。”贾母便提条件:“你要猜谜时,我便说一个你猜,猜不着是要罚的。”打了个“猴子身轻站树梢”。贾政明知是荔枝,“便故意乱猜别的,罚了许多东西,然后方猜着,也得了贾母的东西。”等他出谜,先把谜底悄悄说与宝玉,宝玉再悄悄告诉贾母,贾母猜中,贾政乘机献上大盘小盘节日所用的新巧之物,逗得贾母大喜。

这些细腻的描写,不知别人如何,我一次次读过,虽不至于像脂砚斋(《脂砚斋重评石头记》)那样潸然泪下,却也心里感动。

第七十五回中秋赏月,击鼓传花说笑话,轮到贾政,所有人都觉得贾政说笑话简直是开天辟地以来最不可思议之事,结果他真的说了一个,而且效果不错。可见为了让老人家开心,他用心良苦,私下里是很做了一番努力的。

到第七十八回,老学士闲征姽婳(guǐhuà)词,讲到贾政的变化:“近日贾政年迈,名利大灰,然起初天性也是个诗酒放诞之人,因在子侄辈中,少不得规以正路。”谁能想到贾政年轻时,诗酒放诞,竟然和宝玉一样!这句话以前一直没留心,如今读到,很觉触目。他也是被规以正路,才成为贾家文字辈人中,唯一做了官而且被看作正派人的。

结合自己的经历,他最终明白,年轻时的放荡,并非十恶不赦,那也许是人生难以避免的一个弯路,聪明人尤其如此。但过而能改,善莫大焉。随着年迈,他对宝玉也能够体谅了:

“近见宝玉虽不读书,竟颇能解此,细评起来,也还不算十分玷辱了祖宗。就思及祖宗们,各各亦皆如此,虽有深精举业的,也不曾发迹过一个,看来此亦贾门之数。况母亲溺爱,遂也不强以举业逼他了。”

贾政和宝玉的关系,这是一个转折点。遗憾的是我们看不到曹雪芹的后数十回。贾府遭巨变,贾政和宝玉之间,肯定有更多的故事。同舟共济,相互理解,最后惨然长别。续书写宝玉身披大红猩猩毡,光头赤脚,在风雪中的清寂河边,跪拜船中的贾政,贾政不顾地滑,苦追不舍,最后“只见白茫茫一片旷野,并无一人”。情景交融,悲不自胜,很能得雪芹原意。

人读书,在经历了世事之后,原来不明白的地方,终于明白了,原来不留心的地方,发现有言外之意,对人物行为的认识,更是如此。把《红楼梦》重读一遍,每一回都有新的感受,新的認识。

(摘自腾讯网)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