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可以有多奇妙?我写给你看

作者:未知

晨阳小编

你知道吗?如何上楼梯、如何哭泣这些日常行为也能出行为指南手册。没错,阿根廷作家胡里奥·科塔萨尔这本最顽皮的短篇集《克罗诺皮奥与法玛的故事》,就用一本正经的口吻,分析起了人类的行动,但又说得特别有趣。当我们上楼梯时,几乎不会思考怎么上楼梯,只是双腿在无意识地运动。而这本书告诉我们应该如何把力气灌注左腿,膝盖微弯,身体上移!当读者按照书里说的试了一下,反而忘记应该怎么走路了……所有日常的行为,被这本书一形容,突然就都具有了一种荒诞的美感。正如这本书的翻译者范晔所说:“此时在你手中,下一秒钟就可能溜走的这一本是猫一样的书,顽皮,灵巧,充满好奇心,有时严肃得有点好笑,还带有一点点神秘……”作者和他的书征服了众多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如马尔克斯、聂鲁达、略萨、莫言等,很多知名作家都从他这里获得写作的感悟。抱有一点开放的、轻松的、幽默的心态去看这本书,也许会发生女巫药水般的奇迹效果。

作家其名·名家盛赞

1.阅读《南方高速》(《克罗诺皮奥与法玛的故事》后收录在《南方高速》)时,我的心情激动不安,第一次感觉到叙述的激情和语言的惯性,接下来我就模拟着它的腔调写了《售棉大路》。这次模仿,在我的创作道路上意义重大,它使我明白,找到叙述的腔调,就像乐师演奏前的定弦一样重要,腔调找到后,小说就是流出来的,找不到腔调,小说只能是挤出来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莫言

2.任何不读科塔萨尔的人命运都已注定。那是一种看不见的重病,随着时间的流逝会产生可怕的后果。在某种程度上就好像从没尝过桃子的滋味,人会在无声中变得阴郁,愈渐苍白,而且非常可能一点点掉光所有的头发。——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巴勃罗·聂鲁达

3.科塔萨尔发现了孤独中的不同寻常,顺理成章中的荒谬,教条规则中的意外,以及平淡无奇中的奇迹。没有人能以文学的方式让日常生活中的陈词滥调和乏味庸常得到如此的升华。——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巴尔加斯·略萨

4.科塔萨尔正是我未来想要成为的那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

作家其人·拉美文学巨匠

胡里奥·科塔萨尔(1914—1984),阿根廷作家。与卡洛斯·富恩特斯、加西亚·马尔克斯、巴尔加斯·略萨被称为拉丁美洲文学爆炸四大主将。代表作品有《动物寓言集》《被占的宅子》《跳房子》等。他的风格独树一帜,他说:“我要写的是一种独一无二的小说。”科塔萨尔式的幻想完全植根于日常生活,却又充满出其不意的奇特想象。读科塔萨尔的小说,就仿佛跟随他进入了一个从日常生活突围而出的“异次元”,看到一个原本就在眼前却不曾发觉的隐秘世界。在他笔下,现实生活被剥离了平凡、庸常、乏味的一面,而展现出了迷人、惊奇、令人心醉的气质。

链接1 马尔克斯的文学偶像

1956年的秋天,29岁的马尔克斯在巴黎“老海军”咖啡厅忐忑地等待着,一天下午,身穿长黑大衣的科塔萨尔匆匆而来,坐定后不假思索地开始奋笔疾书,一个多小时以后才停笔,其间只喝了半杯水。之后他收起笔与本子,笔直站起,遽然离去。而已在这里连续等了他几个星期的马尔克斯一直在不远处看着他,不敢近前。因为科塔萨尔正是马尔克斯一心梦想成为的那种作家。

链接2 电影导演的灵感之源

因其独特的视角,科塔萨尔的很多作品被搬上大荧幕。1967年,意大利导演安东尼奥尼从他的作品《魔鬼涎》中得到灵感,拍摄了电影《放大》。法国导演让·吕克·戈达尔、意大利导演吕基·康曼西尼、阿根廷导演Manuel Antín等人多次把他的作品搬上大荧幕。中国导演王家卫曾说:“我运用了从科塔萨尔那儿学来的结构技巧。”他的电影《花样年华》叙述风格和《跳房子》非常相似。

图书速览·女巫药水般的神奇小书

全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指南手册》用一种独特的视角去看待日常生活的司空见惯的行为。比如《哭泣指南》《上楼梯指南》《手表上发条指南》等。第二部分《奇特职业》则记录了“我”奇特的一家人各种奇奇怪怪的行为,这一部分充满想象力。第三部分《塑性材料》收集了科塔萨尔的天马行空的想法。第四部分《克罗诺皮奥与法玛的故事》是三種人群有趣的日常故事:科塔萨尔编造了三个名词,克罗诺皮奥、法玛和艾斯贝兰萨,作者没有解释这三种人都是什么意思,只知道克罗诺皮奥是些“绿色又湿润的家伙”,而艾斯贝兰萨是空气中“闪光的微生物”。不乏好事者认为法玛象征着刻板虚伪的资产阶级,而克罗诺皮奥则是艺术家的写照。不过科塔萨尔自己未置可否,坚持说他写作的时候绝没有这个意图,写这本书只是“一种很迷人的游戏”,只是为了对抗实用主义和凡事讲实际的可憎倾向。

精彩书摘

Part1 指南手册《手表上发条指南》之前言

想想看:他们送你一块手表的时候是送给你一个小型锦绣地狱,一条玫瑰锁链,一座空气牢房。给你的不仅仅是手表,祝你生日快乐,我们希望你用上很久因为是好牌子,瑞士造红宝石表叉;送给你的不仅仅是这个你将要系在手腕上和你形影不离的小石匠。他们送的是——他们不知道,这才可怕——你自己脆弱易损的新部分,属于你却不是你的身体,需要用皮条固定在你的身体上,好像一只绝望的小手臂缠在你的手腕上。送给你每天上弦的义务,必须给它上弦保持它作为手表的存在;送给你关注珠宝店的橱窗,电台的广告,电话报时服务来校准时间的癖好。送给你将它丢失的恐惧,被抢走,掉在地上摔坏的恐惧。送给你它的牌子,以及确认比其他牌子都好的信心,送给你拿自己的手表跟其他手表比较的习惯。手表不是送你的礼物,你才是礼物,你被献给了手表的生日。

选段解读:“手表不是送你的礼物,你才是礼物,你被献给了手表的生日。”不由得让人想起手机依赖症,手机不仅为人提供便捷,还成了人的枷锁。

Part2 奇特职业头发的失而复得

为了对抗实用主义和追逐功利的可憎倾向,我大堂兄坚持捍卫一下程序,从头上拔下一根头发,在中间打一个结,任其轻柔地落向洗手池的下水孔。如果这根头发卡在下水孔上常备的篦子上,只需打开水龙头就能使其在视野中消失。

刻不容缓,应当立即开始找回头发的工作。第一步操作只需卸下洗手池下连的虹吸管,看头发是否卡在管道的某一弯曲处。如果没有找到,就需要打开从虹吸管到主下水管道间的部分。无疑在这部分会出现大量头发,需要家里其他成员的帮助来一根根辨认出打结的那根。如果未出现,就要将一个有趣的问题提上日程,即将直通楼下的管道全部拆卸,但这意味着更大的努力,因为需要在某部门或商行工作上八年或十年,攒够钱买下我大堂兄楼下的四套房,这一切还包含着极大的不利因素,即在工作的那八年或十年间,无法避免头发已经不在管道中的悲惨可能,只能寄希望于微渺的概率,它还卡在管道某一处生锈的凸起。

那一天终将到来,我们打碎所有房间的管道,之后的几个月我们将生活在盛满湿头发的脸盆和其他容器之间,还有我们高薪雇用的助手和乞丐,他们负责寻找、拣识、分类并将其中可疑的头发拿给我们,希望如愿找到目标。如果仍未出现,我们将进入更加模糊复杂的阶段,因为下一步将引向城市主干下水道。在购入一套特殊装束后,我们将学习如何配备强力手电和氧气面罩,在深夜沿下水道滑行,我们将走遍大小通道,在可能的情况下招揽鸡鸣狗盗之徒相助,将要屈尊语气来往,并不得不把白天在某部门或商号挣到的薪水相当部分花在他们身上。

我们经常感觉成功近在咫尺,因为找到(或者旁人给我们拿来)相似的头发;然后从未听闻在无工人涉入的情况下存在任何中间打结的头发,我们几乎总是最终认定发丝中间的结只是头发直径的扩展(尽管我们同样不知道是否存在类似情况)或者由于长期接触潮湿表面而产生的任何硅酸盐或氧化物。可能抵达无人愿意继续前进的所在:通向河流的总排放口,废水汹涌的集散地,在这里任何钱财、船只、贿赂都无法使我们的寻索更进一步。

但在此之前,或许,比如在洗手池下几厘米处,楼下房间的位置上,或在第一重地下管道中,我们就找到了那根头发。只需想想给我们带来的欢乐,计算纯粹出于好运而省下的人力物力(计算结果令人惊喜万分),就足以令我们去选择,去要求一件类似的作业,而每一位有远见的老师都应该从娃娃抓起进行辅导,而不是去学什么比例算法或坎查·拉亚达悲哀之役来禁锢心灵。

选段解读:设想将一根打了结的头发落入洗手池的下水孔,然后,想办法找回这根独一无二的头发。为此可能需要打碎楼内所有陌生房间的下水管道,进而一步步沿着下水道走遍城市,直至河流的入口。这是一种简单的逻辑推演能力,看起来非常荒谬,而正是借助这种能力,科塔萨尔从一件微不足道的事物出发,抵达一个全新世界。

Part3 塑性材料日报一日

一位男士在登上电车前买了一份日报,夹在腋下。半小时后他以同一姿势夹着同一份日报下了车。

但那已不是同一份日报,现在变成了一大沓印着字的纸,被那位男士丢弃在广场长椅上。

在长椅上独处没一会儿,这一沓印著字的纸又变回日报,一个小伙子看到它,读了又放下,变回一沓印着字的纸。

在长椅上独处没一会儿,这一沓印着字的纸又变回日报,一位老妇人发现了它,读了又放下,变回一沓印着字的纸。然后带它回家,在路上用它包了一斤甜菜,这就是日报经历这一切精彩变形后的归宿。

选段解读:一份日报,从“日报”变成“一沓印着字的纸”,变回“日报”继变成“一沓印着字的纸”,继又再次变回“日报”,最终变成一包甜菜的“外衣”。几种身份均被锁在“日报”里,对其中任一身份的认同必须要看离它最近的那个人,也就是那个人的观点。

Part4 克罗诺皮奥与法玛的故事乌龟和克罗诺皮奥

如今乌龟成了速度的崇拜者,这是很自然的事。

艾斯贝兰萨知道,但没当一回事。

法玛知道,常常以此取笑。

克罗诺皮奥也知道,他们每当看见乌龟的时候就掏出彩色粉笔盒来,在乌龟圆圆的黑甲上画一只燕子。

选段解读:看了科塔萨尔不足百字的篇幅,我们试问自己:观看他者的残缺时,我们是要做艾斯贝兰萨,还是法玛,抑或是克罗诺皮奥?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