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大毕业生到赤贫农妇,伍继红的“下坠”人生有什么启示

作者:谢非君

  有人拿“北大屠户”陆步轩和伍继红对比,但其实两者很不一样。笔者十多年前采访卖肉汉陆步轩时,他的日子已过得并不差。通过开肉店在解决“柴米油盐”之外,他还投资了两套房产。后来因为媒体的关注,他又谋得了档案馆的工作,自己在闲暇之余开始写新书。

  可以发现,人们对陆步轩的惊讶,更多是对于“卖猪肉”这件事看不上眼。因为在大多数人的观念中,名校毕业生的就业不该与“卖猪肉”沾边。但时间拉得足够长就会发现,需要改变的或许是人们僵化的就业观念——卖猪肉这几年已经成为一件挺火的事。而“屠夫”陆步轩本人,不仅通过这份工作维持了不错的生活,并且当他带着独特经历“遇”到经济系校友后,一起折腾起了“屠夫学校”。陆步轩卖猪肉,从一开始的看似为北大“丢了脸,抹了黑”,到最后在细分领域找到创业点,成为“风口上的猪”,恰恰说明这个快速变化的社会中的诸多可能,以及在这种变革中,每个人亟待改变的传统就业观。

  回到伍继红,她的“下坠”真正“低到了尘埃里”。如果不是被媒体关注,她生活中的一切都和名校毕业生毫无关系。细看她在人生重要节点上的智慧,甚至不及一个普通人。在伍继红人生下坠的过程,名校经历没有给她带来任何应对突发状况的智慧。现代教育最大的价值应该是让人习得学习、应变的能力。而在现实中,学校教育往往对能力培养重视不够,伍继红的极端个案,恰恰放大了这种缺失。

  确实,从个体的人生经历来看,伍继红的书都“白读”了。在她每一步的“下坠”中,我们都没有看到知识转化成为力量,也没有看到受过名校教育的她,在逆境中做出一次理智的选择。到最后,她几乎是用最原始的方式定义自己的人生。在整个新闻事件中,热心的人大校友是一抹亮色。虽然他们未必能让一个脱离了社会近20年的家庭妇女获得一个“铁饭碗”,但至少在伍继红断崖式下滑的人生中,又有了向上的力量。從这个层面来说,读书是有用的。否则,伍继红的赤贫就很难引发舆论关注,更难凭借一己之力有所改变。

  【素材运用】从名牌大学毕业生到赤贫农妇,伍继红的人生遭遇令人唏嘘。她的经历让我们明白用功读书也是为了让我们拥有应对苦难的勇气、迎接未知挑战的信心和为人处世的智慧等。只有具备了这些能力,即使人生路袭来寒风和冷雨,我们也能够吟啸且徐行。

  【适用话题】观念更新;知识与能力;读书的意义

  (特约教师 周长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