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顽固”的科学家决定去死

作者:澳洲Mirror

【观点引路·劳作使人生有意义】工人做工,学生学习;年轻时打球跑步,退休后种花养草……这都是不同形式的劳作。因为劳作,人生才变得有意义,古德尔老爷爷觉得“活腻了”的缘由也在于此:104岁的他每天只能吃饭睡觉而不能有所劳作,所以认为活得没有尊严。对于热爱生活的人来说,劳作是人生必需的“标配”,它意味着尊重自己,实现生命的价值。

【适用话题】工作与人生 生与死 人文关怀 生命的尊严

(特约教师 严君)

5月10日一大早,全世界所有的主流媒体头条,都被一位名叫大卫·古德尔的澳洲老爷爷给承包了。他今年104岁,是举世闻名的科学家,因为年迈,主动选择平静地离开世界。

古德尔老爷爷1914年出生于英国伦敦,他出生后才4个月,第一次世界大战就爆发了,成年后,又遭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也许是为了逃避童年时的回忆,战争结束后,34岁的古德尔选择了移居澳大利亚,并在此结婚生子。古德尔老爷爷从小就是个学霸。在来到澳洲前,他就已经在伦敦大学拿到了3个博士学位,定居安宁的澳洲后,古德尔更是将自己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学术研究上,不仅发表了100多篇论文,还很快成为澳洲著名植物学家和生态学家,被邀请去各个大学任教。古德尔发现自己非常享受教书育人的过程,于是他把大学教授当作自己的固定职业,并决定为之奋斗终生。

65岁时,古德尔就已经到了退休年龄,但他不甘寂寞,在别人都开始养花养草,带孙孩的时候,他编著了一部长达30卷的《世界生态系统》系列丛书。2014年,古德尔前脚刚过完100岁生日,后脚就在SCI期刊上发表了一篇论文。102岁时,古德尔依然还奋斗在科学前沿,两年前澳洲国庆日,他还因为在科学领域做出卓越贡献,被政府授予了荣誉勋章,成为澳洲最年老的科学家。

然而,在这些光鲜的荣耀下,还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心酸。

古德尔有过三段婚姻,在人生后期的一大段时间里,他都独自居住在西澳大利亚城市珀斯的一间小公寓内。2016年,古德尔所在的伊迪斯科文大学,突然提出希望和他解除工作合同。尽管他的女儿一再向学校解释,他的头脑比只有他年龄四分之一的人都灵活。校方仍不同意:因为他每周四天搭两次巴士和一次火车上下班,单程就要花费90分钟。这样长的路程,对于一位100多岁的老人来说,实在太冒险。古德尔难以接受这样的说法,但静下心来想了想后,觉得校方说的也有道理。90岁时,他跟朋友出去打网球,发现体力已大不如前。他喜欢莎士比亚,下班后就会参加一个业余剧团的演出,但因为他的视力急剧下降,被没收了汽车执照,最后只好被迫放弃了这项兴趣。不仅如此,他的眼睛也严重老花了,即便戴上老花镜,也无法看清报纸,更别说看电脑屏幕上重要的邮件了。这些都阻碍了他更好地参与学校工作和学术研究。

他被下令离职的事件,在2016年成了国际头条新闻。在全球科学家支持及公众的强烈反应之下,古德尔得以保留无薪职位,但他被迫换到离家比较近的地方,仅一部电脑和一部打印机与他相伴。工作是保住了,但古德尔的人生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在家工作后,古德尔很快就意識到,他再也见不到同事和朋友,也失去了与人精神交流的机会。活动量一下子减少了的古德尔,身体情况开始急转直下。几个月前,他不小心在家里摔倒,无法自己站起来的他,不得不在地板上躺了两天,直到清洁工发现后才将他送往医院。从那以后,古德尔也没办法再工作了,每天的生活就像是被人牵着线的木偶一样:起床、吃早饭、等吃午饭、吃午饭、等吃晚饭、吃晚饭、睡觉。

这样一成不变的生活,让古德尔觉得自己得不到尊重,活得很没意义。他越来越没有活下去的意愿,最终申请安乐死。

5月15日,全球媒体对古德尔的离世过程进行了转播,也向世界传递了一个信息:无论生死,尊严是人生最珍贵,也是最不可或缺的因素。

当欢乐颂的音乐响起,情绪一直低沉的古德尔,露出久违的笑容。

(葛平摘自微信公众号“澳洲Mirror”,ID:MirrorNews)

链接:周有光(1906年—2017年1月14日)的一生分了几个阶段:50岁以前是银行家;50岁到85岁,是语言文字学家;85岁以后,是思想家。周有光无时无刻不在思考和工作。100岁出版了《百岁新稿》、104岁出版《朝闻道集》、105岁出版《拾贝集》、108岁出版《周有光文集》,110岁时又有《逝年如水——周有光百年口述》问世。在他的儿子周晓平的讲述中,他退休只是把办公桌移到了家里而已。109岁的时候,他在儿子的眼中依然是精神年轻的老人:“他的体力已经不再允许他常年伏案工作,他的腰椎变形已经影响他的走路和睡觉,他必须借助助听器才能听清别人的话语。但是他依然关心这个他生活了一百多年的国家,并且深爱他的同胞,同时从未失去对外部世界所发生的最新事件的浓厚兴趣。”直到112岁他去世,周晓平也没有看到自己父亲真正衰老的那一刻。即便在98岁痛失爱妻,110岁痛失爱子之后,他依然顽强地活着。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