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环境中的悲剧,要弄清原因和责任

作者:陶若谷

“你的善良必须有一点锋芒”

李迪华带学生去实习的时候,突然发现左前方的小孩,撞到了写着“让”字的交通标志上。然后这个小孩迅速地爬起来,冲过去,又撞到了对面的隔离墩。

让人生活在一个安全便捷的城市环境中,应该是城市设计者工作的一个最高要求。城市是高密度的人群聚集地,是以“人”为核心的,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是不是做到了呵护人,照顾人?在李迪华看来,这应该是衡量城市设计的一个基本出发点。

收集这些案例,是李迪华的业余爱好,属于“常识性的关注”。李迪华说:“作为一个普通人,一个教师,永远都在追求做的事情是不背离常识。”李迪华整场演讲用咆哮一样的风格,就是为了强调,强调,再强调,就是为了让人们发现、察觉这些问题,并表达出来。他一直在讲爱默生的一句话:你的善良必须有一点锋芒,不然就等于零。

“中国人不善于反馈”

广州大雨事件,没受到伤害的人,或许觉得这条路天天走,但不是天天下雨,而且就算下雨绕开走就行了。李迪华说,“中国人不善于反馈”,“但出了事就是百分之百”。

2018年4月,李迪华路过一个路口,很多自行车停在路边锁在护栏上。一个孕妇走过去,背包挂在车把上,她绊了一下。李迪华从后面看到她动作很敏捷,没有摔倒。他打电话给城管,城管推了,他又打电话给市民热线,她们态度很好,给联系了几个部门。

所有人都说,这事不大。这个孕妇也说不是第一次,习惯了。“我做的事情是防患于未然,难道真的要等一个孕妇摔倒,肚子里的孩子没了生命,社会才重视这个问题吗?”李迪华说。

北大一个食堂改造后,楼梯一段旁边有个台子高出去一块,没装护栏,李迪华打电话三天就改了,效率很高。这样的电话,李迪华已经打了十多年。

“如果設计者是宽容的,那就完了”

一些业内人士觉得将负面的枝节的东西集中起来很吓人。应该改变的东西不允许别人说,没有做好的东西不允许别人批评,这是李迪华不能接受的。他认为,“从业人员的眼里不能容忍沙子,如果设计者是宽容的、能包容问题的,那就完了”。

我们的城市建设基本从改革开放开始,积累的经验不过四十年。每年相当于要为一千多万人口提供住宅和城市公共设施环境,首先让人有地方住,有路可走,能做到这点已经是非常辉煌的成就了。

我们还没来得及去追求高品质,不能求全责备,但李迪华认为,我们“不能只满足于躲避危险保护好自己不出事,要向往更好的”。什么是更好的?“街上是平的,不应该有坎儿,可以让我们的孩子非常自由地奔走,是一个对任何人都安全的地方。”李迪华说。

(摘自《新京报》2018年6月15日)

素材链接

危险的城市建设

1. 广东暴雨触电身亡

2018年6月8日,广东地区普降大暴雨。当晚,广西籍母女触电倒地,经抢救无效死亡,触电原因指向身旁的公交站广告牌漏电。同一天,广州白云区三元里街道办事处发布信息称,一名男子横过斑马线时倒地,后经调查确认为触电致死。

2.最窄人行道

2017年12月22日《贵州都市报》报道,贵州省贵阳市旭东路有一段人行道,被市民称为“最窄人行道”,最窄处不足30厘米,行人过路需要弯腰侧身。据市民介绍,人行通道长期被一排门面占道,也没有人出来管,留给行人通过的通道只有几十厘米,行走此路段十分困难。近年来此类新闻屡被曝光,济南市历下区运署街泉城中学对面的人行道,宽度仅约20厘米(2016年11月);西安西影路小学旁新开门路北段,最宽20多厘米,最窄不足10厘米(2017年5月)……

3.杀死儿童的健身器材

2018年2月10日,武汉市江汉区万松街机场社区8岁女孩在社区操场玩新安装的健身器材时,心胸部被挤压伤,呼吸循环衰竭。医院抢救了三个小时后,宣告女孩不治身亡。

2017年6月28日上午,江西宜春靖安县城区清华美郡小区一个小男孩玩秋千被卡,头被挤裂身亡。

2017年5月,广州11岁的男孩小杰在小区健身器材处玩耍时,被健身漫步机夹断了手指。

4.暴雨里城市的水坑

2017年8月5日早上不到5点,丹东李女士从位于聚宝街的家里出来,准备赶往位于七道爱民街的养老院上班。此时暴雨下得很急,她在途经抗美援朝烈士陵园门前时,不小心摔倒在一个水坑中,当时水的深度没过了她的身体,她只有头部露在外面,手里的雨伞也被大水冲跑了。所幸七道街道两名工作人员巡逻至此,得知李女士的情况后,他们蹚着雨水,一路搀扶着浑身无力的李女士将其安全送至工作单位。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