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孩子一起触摸大自然

我们的“亲子作文大课堂”开讲了这么长时间,一直都是由家长传授成功的作文家教经验,再由孩子展示“教学成果”。

聪明的小朋友一定有这样的疑问:这些爸爸妈妈虽然很会教,可是,他们会“写”吗?他们自己的作文到底写得怎么样呢?会不会还没孩子写得好呀?

为此,我们的“大课堂”特别推出“同题竞技”,让家长和孩子来个对擂,看一看,大人写的作文和孩子写的作文有什么不同,再想一想,通过这些不同,你可以学到什么样的写作经验。下面,有请本期对擂的亲子——张钦洛爸爸和张钦洛!

偶然间,我在“青岛森林野生动物世界”的公众号上看到有“夜探昆虫王国”的活动,活动介绍里说,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夜间的昆虫世界认识昆虫的身体结构、了解常见昆虫的生活习性。我不禁想起了自己少年时代乡下夜晚的幸福时光:星光下,月辉中,左虫鸣,右蛙叫,虫鸣此起彼伏,蛙叫呱呱不停……现在的孩子则很难有机会近距离接触昆虫、观察昆虫了。我打算趁这个机会,带着张钦洛去近距离接触一下大自然,我也可以回味一下儿时的美好时光。

爸爸在作文的开头交代了自己让孩子参加这个活动的原因:一是希望孩子能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大自然,二是自己能重温儿时的美好记忆,一举两得,值回票价!爸爸关于童年乡下夜晚的回忆充满诗意,令人向往,由此可见,爸爸是一个情感细腻的人。

青岛森林野生动物世界位于灵珠山。山里秋风袅袅,凉意习习。伴随着狮子的一阵阵低吼,我们进入了夜晚的野生动物世界。没想到,这里白天是大动物的世界,晚上就变成了小家伙的王国,还没走两步,张钦洛就率先发现了中华大蟾蜍。随着他惊喜的一声“癞蛤蟆”,参加活动的孩子们欢呼雀跃,都带着手电筒围了过来。带队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孩子们对夜行生物的兴趣立刻提了起来。

我们在此起彼伏的虫鸣声中寻找昆虫,灶马率先出场,真是应了成语“蛛丝马迹”的景。灶马又叫突灶螽(zhōng),入秋后喜欢进入厨房、灶间,爬行时会留下痕迹,这就有了“蛛丝马迹”的说法。接下来,我们陆续发现了引吭高歌的知了、活蹦乱跳的蟋蟀、窃窃私语的蝈蝈、“会呼吸的钻石”萤火虫、昆虫界的“大力士”天牛、翩翩起舞的螳螂,甚至碰到了昆虫界昙花一现的“美女”——月神蛾。

处处留心皆学问。听着带队老师的详细讲解,孩子们和家长们的兴趣都高涨起来,大家不断探寻着各种昆虫的身影,并向老师请教关于昆虫的知识。最让大家惊喜的是,通过搜寻“咔嚓咔嚓”的声响来处,我们找到了锯天牛!带队老师问:“这是不是昆虫?”家长们和孩子们通过仔细观察其形态,断定它是昆虫。带队老师接着问大家这种天牛的学名叫什么、名字的来源是什么,我们就显得孤陋寡闻了。听了老师的讲解我才知道,原来,天牛是因其力大如牛且善于飞翔,才得了“天牛”之名。

和孩子相比,爸爸身为成年人,当然更善于总结提炼,比如通过一路的搜寻总结出“处处留心皆学问”,通过将线下实践和线上搜索对比总结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其中关于自己“孤陋寡闻”的感慨,大家是不是也有同感呢?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张钦洛小时候经常问我“知了是不是昆虫”“苍蝇是不是昆虫”“蚊子是不是昆虫”……很多时候,我的知识储备都不够用,我实在难以回答他那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只好求助“度娘”,即使如此,偶尔也有“指鹿为马”的时候,让我尴尬不已。随着老师的不断提问、讲解,我觉得自己逐渐掌握了辨别昆虫的“金钥匙”:一生多种形态(大多经历卵、幼虫、蛹、成虫等形态);一般有两对翅膀、一对眼睛;身体分为三个部分:头、胸、腹;有一对触角、六只足。具备以上这些特征的,就是昆虫无疑啦。

父母往往都希望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是无所不知的,是“百科全书”似的,这位爸爸却老老实实地承认自己只能通过搜索引擎的帮助维持形象,对“翻车”的自嘲也率真可爱。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当我得知只有百分之一的毛毛虫能够变成蝴蝶时,我感叹那份自由是多么来之不易;当我得知月神蛾化茧成蛾之后只能存活一周左右,我感叹那份美丽是多么转瞬即逝;当我得知昆虫界的寿星蝉的鸣叫时间也只有两三个月,我感叹那份嘹亮是多么苦尽甘来……

孩子的作文里如果出现这样的文字,多半是为了“立意”强行拔高,因为以孩子的年龄和阅历,不太可能有比较深刻的人生感悟;成年人经历过生活的磨炼,触景生情,有所感悟就比较自然了。

看来,成年人也需要和孩子一起触摸大自然,也需要去感受自然的神秘与奇妙,也需要找回自己的童心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