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探昆虫王国

听爸爸说,青岛森林野生动物世界在招募小学员夜探昆虫王国。青岛森林野生动物世界这个地方,我们在白天去过好多次,但晚上的野生动物世界是什么样我可从来没见过,这让我充满期待,我赶紧催促爸爸报了名。

活动这天,爸爸赶在天黑前开车赶到动物世界门口。我们在等待集合的时候,突然听到从动物世界里传出了狮子低沉的吼声,仿佛是催促动物们快快睡觉的号令,那一瞬间,所有的动物真的都安静了下来!好神奇!

在老师们的带领下,我们蹑手蹑脚地进入了野生动物世界。为什么要蹑手蹑脚呢?老师告诉我们:一是因为动物园里的绝大多数动物夜间都要休息,如果发出较大的声响,会让它们受到惊吓;二是因为夜晚是爬行动物和昆虫的世界,它们已经全体出动,大摇大摆地“占领”了我们的参观路线,慢行可以防止踩踏到那些小精灵;三是因为小学员要紧跟在老师们的身后,而手电筒只能照到脚下的路,如果手电筒的光照到什么昆虫,我们就要跟着老师学习昆虫的相关知识。

孩子作文开篇的关键词是爸爸作文里没有的信息——“蹑手蹑脚”。老师的解释让大家了解了动物世界夜间的特点,也向我们传授了保护动物的知识——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和动物相遇,我们都要尊重它们的习性,不能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就去影响动物的正常生活哟!

“癞蛤蟆!”随着我的一声惊呼,其他的学员瞬间便将我发现的癞蛤蟆围了起来。有胆大的学员伸手就要去摸癞蛤蟆,老师及时制止了他。老师告诉我们,这只癞蛤蟆的学名叫“中华大蟾蜍”,它的皮肤上有许多丑陋的疙瘩,疙瘩里有毒腺。遇到危险的时候,它会把毒液分泌到全身,如果用手长时间触碰它,可能会导致瘙痒、发烫、脱皮等症状。

这个小插曲可不是无关紧要的情节,它起到了“拉响警报”的作用。大家在参加自然探索类的活动时,少不了和野生动物、植物面对面,面对我们不认识或是其实并不了解的动物、植物,贸然采取行动是很危险的。如果不具备相关知识,只需要记住“保持距离”这一点即可。

在一路探寻、观察、分辨昆虫的过程中,我发现整个野生动物世界简直就是昆虫王国的音乐舞台:首先出场的是“男高音主唱”蝉,它们迫不及待地用尖锐、清脆的嗓子引吭高歌。“伴奏”蟋蟀也不甘示弱,震动翅膀发出“啾啾”的天籁之音,它们那黑褐色的身躯在灯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仿佛它们才是音乐会的主角。“夜晚的艺术家”蝈蝈也心急火燎地登场了,它们的声音时而低沉,时而如潺潺流水般婉转,时而如疾风骤雨般响亮,给音乐会增添了一串串美妙的音符。“牛气冲天”的天牛也出来凑热闹了,“咔嚓咔嚓”的声音不时响起,不知道的,还以为它们在拍照定格美好的时光呢!其实,那种声音是它们用铁嘴锯树时发出来的,它们可真是名副其实的“锯木郎”!有了如此美妙的“轻歌”,怎么能少了“曼舞”呢?这不,“追光灯”萤火虫在草丛中跳跃,在微风中飘摇,在黑暗中腾挪,就像一颗颗撒落在人间的流星。“舞蹈家”螳螂也隆重登场了,它们时而翘首以盼,时而手舞足蹈,时而潜心静思,不断变换着舞姿。压轴出场的“舞王”月神蛾不愧是“蛾中西施”“月下嫦娥”,它们摆动着石膏绿的大翅膀和翡翠般的长尾巴在空中翩翩起舞,宛若嫦娥舞袖,一出场就“艳压群芳”。

小作者对昆虫王国“音乐会”的描写颇具争夺“最佳描写”小编特别奖的实力。他用拟人的手法来写昆虫们在夜间的活动状况,兼顾视听双重感受,给大家做了一个“怎样把科普文写生动”的精彩示范!

在猫头鹰“咕咕哇”的“笑声”中,我们意犹未尽地离开了野生动物世界。这场昆虫王国的“音乐会”不但点亮了我的夜生活,还让我体验到了大自然的奇妙……

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兰亭小学(503)班

指导老师:徐在霞

主裁小酷龙

爸爸版《带孩子一起触摸大自然》:爸爸的作文很有“大人”的特点,也就是有对童年的怀念、对现代都市儿童与大自然“隔绝”的反思、对昆虫短暂生命的感慨……关于昆虫的科普知识和个人感悟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是一篇颇有深度的作文。

孩子版《夜探昆虫王国》:既然是“夜探”昆虫王国,就要写出“夜”和“日”的不同之处,这个任务小作者完成得特别出色,“蹑手蹑脚”的行动和让声音成为主角都把夜间动物世界的特点展示得很充分,偶遇癞蛤蟆的情节既点出了儿童的行为特点,也传达了和野生动物接触的正确观念。

特邀嘉宾

贝壳姐姐

夜间的野生动物世界什么样?相信大家都很好奇吧?本月的亲子作文在选材上就已经引起了读者极大的兴趣。虽说父子俩都在自己的作文里融入了丰富的见闻和科普知识,但成年人和孩子的叙述重点、描写风格却大不相同:“过来人”爸爸对“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特别有感触,不时感叹自己知识储备的不足;身处学习启蒙阶段的孩子则完全没有这样的焦虑,对他来说,一切事物都是新鲜的。爸爸沉浸在对昆虫短暂生命的感慨中,孩子的注意力则完全被精彩的“音乐会”吸引,根本没工夫“思考人生”……两篇作文让我们看到了成人和儿童不同的关注点、不同的情感触发点、不同的思考、不同的心态,堪称“我手写我心”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