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香椿树

我在市场里看到有人卖香椿,一大把十元,简直有点欣喜若狂,立刻买了三把回家,当天晚上就做了香椿拌面、香椿炒蛋、炸香椿,吃的时候自己都觉得好笑,感觉自己就像得了相思病,不,是香椿病。

说起香椿,它给人的味觉是很难形容的,它的香气强烈而细致,与一般的香菜,像芫莱、芹菜、紫苏,大为不同,食之风动,令人心醉,香椿与一般香菜更不同的是,一般香菜多为草本,香椿树却是乔木,可以长到三四丈高,如果家里种有一棵香椿树,一年四季就都有香椿可吃。

我对香椿的感情是从小就培养出来的。我们以前在山上的家,屋后就有几棵极高大的香椿树,树干笔直,羽状复叶树形和树叶都非常优雅,是非常美的树木。

我的父亲独沽一味,非常喜欢香椿的气味。他白天出去耕作,黄昏回来的时候,就会随手摘一些香椿的嫩叶回家,但是偏偏母亲不喜欢香椿的味道,所以父亲时常要自己动手。他把香椿叶洗净,剁碎,加一点儿油,再加一点儿酱油,撒在热气腾腾的面上,抄起筷子拌一拌,就是人间至极的美味。

最简单的做法,是把香椿剁碎了放在酱油里,不管蘸什么东西吃,那食物立刻布满了香椿的强烈气息。次简单的做法,是用香椿叶来炒蛋,美味远非菜脯蛋、洋葱蛋可比。或者是用蛋和面粉裹香椿叶下锅油炸,炸得酥黄香脆,可以当饼干吃。或者,以香椿拌豆腐,还有复杂一点儿的就是以香椿叶子包饺子、包子、粽子,香气宜人。

我受了父亲的影响,自小就嗜食香椿,几乎有香椿叶子,什么东西都吃得下了。而香椿树那种独一无二的气味,也陪伴了我的童年。那高大的香椿树每到初夏,就会开出一簇簇的小白花,整个天空就会弥漫着一种清香,然后,结果了,果熟裂开了,香椿树带着小翅膀的种子就会随风飞到远方。

自从到台北以后,就难得品尝到香椿的滋味了,所以每次回乡下,我总会设法去找些香椿来吃。有一年,我住在木栅的兴隆山庄,特地向朋友要来两株香椿树的幼苗种在院子里。香椿树长得有一人高,我偶尔会依照父亲的食谱,摘香椿叶来试做,滋味依然鲜美,从前那遥远的记忆浮现在眼前。

后来我搬家了,也不知道院子里那两株香椿树变成什么样子了,会像故乡的香椿树那样长到三四丈高吗?会开花吗?种子也会飞翔吗?

有一次读庄子的《逍遥游》,说道:“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以八千岁为秋。”所以香椿树应该是很长寿的。由这个典故,以香椿有寿考之征,所以古人称父亲为椿,称母亲为萱,唐代牟融有诗说“堂上椿萱雪满头”,是说高堂的父母已经白发苍苍了。

父亲过世之后,我也吃过几次香椿,但每次,那强烈的气息都会给我带来悲情,使我想起父亲,以及他手植的香椿树。他常说:香椿是很上等的木材,等长好了,我们自己砍下来做家具。一直到他离开这个世界,他也没有砍过一棵香椿树。我以前一直以为是香椿还没有长好,现在才知道那是感情的因素,八千年为春秋,那是永远也长不好了。但愿,父亲在极乐世界,也会有香椿拌面可以吃。

端午节的时候,我路过松山的永春市场,看到有人在路边卖香椿粽子,便买了几个来吃,真有一点儿父亲的味道。唉!吃香椿粽子的时候,我决定了,将来如果有一个庄园,屋前屋后我都要种几棵香椿树。

(选文时,有删改)

名师精读

运用类比的写法,将香椿的气味与芫菜、芹菜、紫苏等进行比较,突出其香味特殊,以及作者喜爱的程度。

写了父亲制作香椿的一系列动作,洗、剁、撒、拌表现了香椿制作简单,称香椿为人间至极的美味,突出其味美,表现作者的喜爱之情。

从嗅觉和视觉两方面写香椿树的特点,生动形象。

这一段在全文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表达出作者搬家后对香椿树的不舍与思念。

父亲喜爱香椿树,不舍得砍树。

名师点评

文中两次写到家有香椿树。儿时的家,屋后有高大的香椿树,总能吃到新鲜的香椿;移居台北住在木栅的兴隆山庄向朋友要来香椿树苗栽种,表达出作者对香椿树的喜爱。作者是在父亲的影响下喜爱上香椿的,所以父亲去世后每每吃到香椿,就会想起父亲,想起他栽种的香椿。香椿已成为父亲的化身,作者栽种香椿,表达了对父亲深深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