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世界的深处

山有山的深处,海有海的深处,世界也有世界的深处。是否走向世界的深处,不在于路途的远近,也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而在于观察的细致,在于感知的敏锐。本期《典藏小书坊》,让我们擦亮眼睛,竖起耳朵,敞开心扉,去世界的深处一探究竟。

更清晰的世界

秋天,我时常凝神注视着正在飘落的树叶,想要把握住那不易察觉的几分之一秒的瞬间,想要看到叶子从树枝上脱落,开始飘向地面的情景,但我很久都没有能做到。我在一些旧书上看到,落叶会发出簌簌的响声,可是我从来也没听到过这种声音。如果说叶子会簌簌地响,那么这只是在地上,在人脚底下的时候。我觉得,说叶子会在空中簌簌作响,就像说春天能听到小草生长的声音一样,同样是不足信的。

…………

有时,秋夜万籁俱寂,静得出奇,森林边缘没有一丝微风,只有从村口隐约传来一阵阵并不响亮的打更人的梆子声。那天夜里就是这样。提灯照亮了水井、篱边的一棵老枫树和已经变成一片金黄的花坛上被风翻乱了的金莲花丛。我望望那棵枫树,看到一片红叶小心翼翼地慢慢脱离树枝,颤抖了一下,在空气中稍一停顿,然后摇摇晃晃,发出极其轻微的簌簌声,斜着飞向我的脚边。我第一次听到了落叶的簌簌声——声音含糊不清,好似婴儿的喃喃低语。

——[苏联]巴乌斯托夫斯基《黄光》

群峰彼此谈得呼呼地响。它们的话语,给我猜着了。

这一峰说:“我们的衣服旧了,该换一换啦。”

那一峰说:“且慢罢,你看,我这衣服好容易从灰白色变成青绿色,又从青绿色变成珊瑚色和黄金色,质地虽是旧的,可是形色还不旧。我们多穿一会儿吧。”

正在商量的时候,它们身上穿的,都出声哀求说:“饶了我们,让我们歇歇吧。我们的形态都变尽了,再不能为你们争体面了。”

“去吧,去吧,不穿你们也算不得什么。横竖不久我们又有新的穿。”群峰都出着气这样说。说完之后,那红的、黄的彩衣就陆续褪下来。

——许地山《山响》

黄昏时分,纷纷扬扬地下了一天的雪,终于渐下渐止。沉沉夜幕下的大千世界,仿佛凝固了,一切生命都悄悄进入了梦乡。或近或远的山谷、平川、树林、村落,在雪光的映照下,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

茫茫太空,默然无语地注视着地面,越发显出它的莫测高深。云层背后,月亮露出灰白色的脸庞,把冷冷的光洒向人间,使人更感到寒气袭人;和她做伴的,唯有寥寥的几点寒星,致使她也不免感叹这寒夜的落寞和凄冷。看,她的眼神是那样忧伤,她的步履又是那样迟缓!渐渐地,月儿终于到达她行程的终点,悄然隐没在旷野的边沿,剩下的只是一片青灰色的回光在天际荡漾。少顷,又见那神秘的鱼白色开始从东方蔓延,像撒开一幅轻柔的纱幕笼罩住整个大地。寒意更浓了。枝头的积雪都已在不知不觉间凝成了水晶般的冰凌。

啊,美景如画的夜晚,却是小鸟们惊恐战栗、备受煎熬的时光!它们的羽毛沾湿了,小脚冻僵了;刺骨的寒风在林间往来驰骋,肆虐逞威,把它们可怜的窝巢刮得左摇右晃;困倦的双眼刚刚合上,一阵阵寒冷又把它们惊醒……只得瑟瑟缩缩地颤着身子,打着寒噤,忧郁地注视着漫天皆白的原野,期待那漫漫的长夜早到尽头,换来一个充满希望之光的黎明!

——[法]莫泊桑《雪夜》

天上的阳光渐渐熄灭了,地面的薄暮慢慢升起来。薄暮——这是夜大军的前哨。这支凶猛的夜大军自古以来就和白日永恒地厮杀着:它总是朝败暮胜,主宰着从日落到日出之间的宇宙,一到白天就全线溃退,躲在隐蔽的地方窥伺着。

它躲在深山峡谷里,城市地窖中,森林密丛间,阴沉的湖泊深处;它隐身在原始的地下岩洞,矿井和壕沟,屋角和墙窟。它慢慢地布开,悄悄地扩散,终于充满各个幽暗的角落。它潜伏在树皮的裂缝里,衣裙的褶皱间,躺在最细的砂粒下面,缠在最薄的蛛网中,伺机出动。虽然从一个地方把它赶走,那也只不过是暂时的退让,它仍然要选择良宵,重整旗鼓,卷土重来,还要努力夺取新阵地,最后吞没整个世界。

当夕阳西坠的时候,夜大军的前哨——薄暮便悄悄地、小心翼翼地从各个隐蔽的地方一队队地开出来,布满房子、走廊、门厅和光线微弱的楼梯;从橱柜和椅子背后涌到房间中央,包围帷幔;从明瓦和窗口冲上大街,不声不响地袭击墙壁和屋顶,占领制高点,在那里耐心地等待着空中片片彩云进入黑色的纱帐。

过了一会儿,黑暗突然发起全面攻势,从地面直升云天。野兽躲进洞穴,行人各自回屋;生活就像无水的草木,蔫枯凋萎,奄奄一息;景物的颜色和轮廓一齐隐入黑暗之中,什么也看不见了。

——[波兰]普鲁斯《影子》

将午未午时候的阳光,澄黄的一片,由窗棂横浸到室内,晶莹地四处射。我有点发怔,望着太阳那湛明的体质,像要辨别它那交织绚烂的色泽,追逐它那不着痕迹的流动。看它洁净地映到书桌上时,我感到桌面上平铺着一种恬静,一种精神上的豪兴,情趣上的闲逸……看它射到地上时,我感到地面上花影浮动,暗香吹拂左右,人随着晌午的光霭花气在变幻……

——林徽因《一片阳光》

解析导读

感知敏锐了,观察到的世界真的更加清晰,更加丰富了。

听,枫叶在簌簌地落,群峰在呼呼地响,它们的话语,全被“我”猜着。

看,美景如画的雪夜,可怜的小鸟们却惊恐战栗、备受煎熬;朗朗乾坤的白日,凶猛的夜大军躲在隐蔽的地方窥伺。

品,浸到室内的一片阳光,映到书桌上,能感到桌面上平铺着的恬静、豪兴和闲逸;射到地上时,能感到地面上花影浮动,暗香吹拂。

这清晰的、生动的、美妙的世界,作者是怎样送到我们眼前的呢?

我们通过细细研读,发现《黄光》和《雪夜》是通过前后对比,让树叶“簌簌”落下时的动态和声音,以及小鸟们惊恐战栗的画面深深地嵌入我们的脑海。

《山响》则借助“猜着了”,帮我们翻译群山的话语。原来,它们在讨论换衣服的事情。

《影子》通过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描写了“夜大军”对白日的窥视和攻击,让我们恍然间明白,原来黑夜与白天的交替是如此惊心动魄。

《一片阳光》新奇的联想,让阳光变得具体——原来,阳光可以平铺,也可以让人在光霭中变幻。

同学们,我们所处的世界就是这样,看得多了,就会习以为常,没什么新奇的。但如果我们像这些作者那样,擦亮眼睛,竖起耳朵,敞开心扉,大胆猜想,就一定能探秘世界的深处,发现世界的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