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作为自然界的瑰宝,不仅装点着山川湖海,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民族情感。自古以来,无数文人墨客以花为媒,抒发胸中之志,寄托情思。我们一起来看看诗词里的花。
牡丹
赏牡丹 〔唐〕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诗中,牡丹化作春日里最绚烂的花卉,以她不凡的姿态,傲然于百花之中,仿佛是天地间最雍容华贵的女王,披戴着晨曦的露珠,绽放着无与伦比的华彩。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真国色”三个字,力重千钧,掷地有声,奠定了牡丹花中之王的地位。
菊花
不第后赋菊 〔唐〕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的这首诗是科考落第后所写,他将菊花的特性写了出来,并赋予菊花农民起义军的英雄风貌与高洁品格。“我花开后百花杀”“满城尽带黄金甲”等句,语调斩截,气势凌厉,对后世许多有志之士的思想产生了积极影响。这也是黄巢托物言志,借咏菊来抒发自己的抱负,笔势刚劲,格调雄迈,气魄恢宏。
梅花
山园小梅(其一) 〔宋〕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一句描写了梅花不同于牡丹、芍药的艳丽,又异于桃李浓郁的芬芳。在朦胧月色下,梅花疏淡的梅影,缕缕的清香,令人陶醉。
兰花
古风·其三十八 〔唐〕李白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李白在这首诗中,写出了兰花独自绽放在幽园之中,虽沐浴春晖,却因为独自绽放,有一股不与众花为伍的清高。最后一句“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比喻自己的才能抱负无人能懂,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悲凉。
月季
腊前月季 〔宋〕杨万里
只道花无十日红,
此花无日不春风。
一尖已剥胭脂笔,
四破犹包翡翠茸。
别有香超桃李外,
更同梅斗雪霜中。
折来喜作新年看,
忘却今晨是季冬。
杨万里在这首诗中,写出了月季最典型的特征,那就是长盛不衰。这也正如杨万里的一生,不求大富大贵,只求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向前走。他极为勤奋,创造了清新自然、幽默的“诚斋体”,共作诗两万多首,被誉为“一代诗宗”。
桂花
鹧鸪天·桂花 〔宋〕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这是对桂花的最高赞誉。清香四溢的桂花,不需要像牡丹、芍药等名花那样有斑斓颜色,以它的色淡香浓,便可以成为花中的佼佼者。
这也恰如李清照的一生。她被称为“千古第一才女”,生在北宋灭亡的特殊时代,经历了亡国、丧夫、改嫁,留下了“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这样带着少女娇羞的诗句,也留下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样巾帼不让须眉的佳作。她的一生便如桂花,自是花中第一流。
山茶花
山茶 〔宋〕陆游
东园三日雨兼风,
桃李飘零扫地空。
唯有山茶偏耐久,
绿丛又放数枝红。
陆游在诗中赞美山茶花,说花园中桃花、李花早已在风雨中飘零,唯有山茶花的花期最长,能够耐得住风吹雨打而不凋零。在一丛丛绿叶中,数枝红色的山茶花竞相绽放着。
荷花
爱莲说(节选) 〔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历史上写荷花的诗篇有许多,最出名的当数周敦颐的《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自此荷花便成为“高洁、清白”的象征。
这篇《爱莲说》虽短,但字字珠玑,历来为人所传诵。荷花那种从污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的特性,以及不显妖媚的清新,令作者极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