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酷啦!中国登月服外观首次亮相

太酷啦!中国登月服外观首次亮相的插图

热点素材

2024年9月28日上午,中国“第三届航天服技术论坛”在重庆召开。开幕式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面向社会发布登月服征名活动,并首次公开中国登月服外观。

登月服上身装饰带设计成优雅飘逸的“飞天”飘带造型,下身装饰带设计成火箭升空尾焰造型,上下呼应,形成一飞冲天的势态。

登月服作为未来载人月球探测任务核心装备之一,主要用于航天员执行月面出舱活动任务时的生命保障和作业支持,能够对月球表面的真空、高低温、月尘、辐射等复杂环境进行综合防护,着服航天员在月面可以完成行走、攀爬、驾车、科考等出舱活动作业。

据介绍,登月服自2020年启动研制以来,聚焦复杂环境综合防护、人服能力提升,以轻量化、小型化、高安全可靠为目标,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确立总体技术方案,为我国首次载人登月任务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选自《人民日报》公众号2024年09月28日,有改动)

热点延伸

中国登月服有多牛?

外观设计独特:

中国元素融合:登月服上身装饰带融合了飞天飘带的优雅飘逸和传统铠甲的硬朗厚重,体现了刚柔并济的中国哲学;腿部装饰带设计成火箭升空尾焰造型,展现了中国腾飞的设计理念,又蕴含着中华民族开拓进取、勇毅前行的精神意志。

视觉效果出色:整体红色装饰带增强了视觉上的力量感和修身效果,造型美观富有科技感。

功能强大先进:

环境防护全面:登月服能够保障航天员在月面出舱活动时的生命安全。因为月球表面基本没有大气层,任何波段的电磁辐射都可以到达月球表面,使月表的电磁辐射很强。所以,登月服的防护功能至关重要。

配备先进设备:登月服配有长短焦距摄像机,可以实现远近景观的视频摄录,方便航天员记录月球表面的各种细节,为科学研究和执行任务提供有力支持;还有提高灵活性和防护能力的手套,以及提升视觉功效的全景式防眩光面窗,确保航天员在执行任务时能够清晰地观察周围环境。

技术突破显著:

目标明确:轻量化和小型化可以减轻航天员的负担,方便航天员行动,高可靠、高安全则是保障航天员生命安全的关键。

成果斐然:中国登月服是我国航天技术的重要成果,不仅在外观设计上独具特色,更在功能和技术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为我国未来的载人登月任务提供了可靠保障。

热点提问

中国航天服与登月服有什么不同?

使用环境不同

航天服主要用于近地轨道的空间站任务,如神舟飞船与空间站的对接、航天员在空间站外进行舱外活动等。这里的环境主要是微重力、高真空、有一定的宇宙辐射,但与月球环境相比相对稳定。

登月服则是专门为月球表面的极端环境设计。月球表面重力约为地球的六分之一,昼夜温差极大,白天最高温度可达127℃,夜晚最低温度可降至-183℃,同时还存在微陨石、月尘等潜在威胁。

功能要求不同

航天服需要具备良好的压力防护、供氧、温度调节、辐射防护等功能,以确保航天员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下的生命安全和正常作业。比如舱外航天服要能承受太空的高真空和极低的气压,保证航天员身体不受到伤害,同时要提供足够的氧气供应和二氧化碳排出功能,以维持航天员的正常呼吸。

登月服除了具备航天服的基本功能外,还需要更强的隔热和耐寒性能,以应对月球表面的极端温差。同时,登月服要更加耐磨和抗撞击,能够抵御微陨石和月尘的冲击。此外,登月服可能还需要配备一些特殊的设备,如月面行走辅助装置、通信设备等,以适应月球表面的特殊环境和任务需求。

设计特点不同

航天服通常较为轻便灵活,以便航天员在空间站有限的空间内进行操作和活动。其关节设计更加注重灵活性和精细操作能力,以满足航天员进行各种维修、安装等任务的需求。

登月服相对更加厚重和坚固,以提供更好的保护。其外形设计可能更加宽大,以容纳更多的设备和防护层。登月服的头盔会有更好的视野和防护性能,以应对月球表面广阔而复杂的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