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桃李在,不负师者情

作者:未知

三年磨一剑,一朝制敌;千天师者情,永生难忘。毕业之前的最后一节课,不仅是学生备考的最后时期,更是师生共同奋进的最后时期。从这之后,你向考场走去,他从讲台离去。每一个老师心中都回荡着这样一句话: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个人遇到好的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人取得良好成绩离不开良师在上战场前的每一次教诲。因为王维克发现华罗庚的数学天赋,才有诸如“华氏定律”的诸多数学研究成果;受美术老师陆寅生的指导,才有张乐平《三毛流浪记》的诞生;因为藤野先生的恳切指导,才有鲁迅为中国医学乃至为中国觉醒的觉悟……而现在的我们,拥有在高考前仍然尽职尽责的老师,实应心怀感激、不负师恩。

《女王的教室》中问道:“为什么这么热爱教师的工作呢?”其回答是:“因为教育会创造奇迹。”此言不差,老师这门职业在平凡中伟大,在艰辛中创造神奇。正是有了“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心,才会有张心芸深扎乡村二十一载,才会有周宏军用一根扁担撑起一座学校;才会有千千万万的老师为了学生的成绩和前途焚膏继晷,日夜辛劳。

然而面对老师的无私奉献,不尊师甚至出手伤害老师的事件屡屢出现。独生子女社会里,对孩子的过度关注使其忘记尊师之道,社会舆论也频频谴责老师体罚学生,过量的负面新闻使社会风气距离尊师重教越来越远,教师尊严亟待提升。

故而,当今社会,更应谨遵尊师重道的传统美德,尊重老师,尊重知识。“疾学在于尊师。”古训教导我们,学习的源头在于尊师。于学子而言,不顶撞、不欺辱老师是尊师的表现;于社会而言,“把教鞭还给老师”,让老师有更大的教育权利是尊师的表现;于国家而言,积极建设教育强国,推进教育基础工程建设是尊师的表现。强国必强教,强教必尊师,学子受教,不可忘却师者情谊。

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晴雨,师者教导学生,潜心研究学问;一千日夜,三千桃李,六科学问,九思不忘,学生回馈老师,今朝震响天下。高考的战场,三千桃李在,不负师者情,明日光辉照,尔来送春风。

(编辑:李跃)

评点:赵福海

事例丰富,论证充分。文章列举王维克、陆寅生、藤野先生、张心芸、周宏军等事例,贯穿古今、海内外,丰富文章内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论证过程,作者能够将思维进行拓展,延伸出具有思想性的观点,表达了对师生情谊的深刻理解。

思路严谨,结构合理。文章围绕“不负师者情”这一中心,谈及教师对个人、对社会的重要意义。然而笔锋一转,当今社会存在“不尊师重道”的现象,并从个人、社会、国家角度提出解决措施。整个论证思路严谨有序,表现出鲜明的逻辑性。

巧用数字、流露真情。文章开头和结尾巧妙使用数字,表露作者对教师的感恩之情。整个写作过程中,作者运用成熟大气的语言,如“强国必强教,强教必尊师,学子受教,不可忘却师者情谊”等。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