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之旅

作者:邝颖绮

《精神明亮的人》是一本散文集,是一本饱含着王开岭精神风韵的书。在这本书里,我体会到了当代童真的消逝、生命的弱小与珍贵,还有那一个个作家的崇高品德。

吴散人说:“王开岭的文字,有一种温润的金属感,有一种磁性的光芒,它敏感、深邃,明澈又干净……”诚然,你可以在王开岭的书中,读出他的淡雅和童心,读出一介文人所有的不凡气度。

《从生命到罐头》,揭示了这个时代对于孩子的过分塑造。纵观这个社会,难道不是把孩子越来越早地往成人的世界里推吗?过早地让孩子们懂得人情世故,懂得和什么样的人要摆出怎样的笑脸,孩子们想的不再是自然与童话,而是为自己的幼稚在父母的批评下一次又一次地羞愧。我们该做的不是这些啊,我们应该做的是保护他们的小小世界,保护他们对这个世界的懵懂与好奇,保护他们画出自己所想的快乐。同时这篇文章也让我意识到,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不应该失去自己的本真,失去作为一个“人”应该有的东西。我们应该做的,是更多地去体驗自然、感受自然,而非沉溺在功利与金钱之中,忘却了生命本来的意义。

而在《打捞悲剧中的“个”》一文中,却更加提醒了我,人的生命不应该以整体概括,而应该以“个”来看待。

或许是铺天盖地的新闻早已麻木了人的神经吧,就像文中的记者朋友一样,现在更多的人似乎对于那些死了一“个”、十“个”人的灾难都只是一笑置之。可难道一个两个的,就不是生命了吗?

不应该是这样的。生命的可贵,正是在于每一个生命都是独特的,没有一个生命应该被轻视,没有一个生命应该被侮辱。即使是一个生命逝去,那也应该引起注意,那也是一个家庭的全部。而不是认为“才一个人啊,算不了什么大新闻”。这其实是一种病态的心理,似乎大家在暗地里期待着“再多死点吧,这样就有看头了。”那些在微博上刷着小蜡烛,抹着泪的人,其实也都只是作为过路的看客,留下虚假的泪水罢了。而那些逝去的人呢?其实并没有很多人在意。是否在我们不经意中,很多东西都悄悄扭曲了?是不是一定要像作者所说的那样,把死了的人一个个加起来堆在一起,才能唤起人们对“个”的重视呢?

个体,才是最真实的生命单位啊。那一个个冰冷的数字,覆盖了多少悲痛与崩塌,又抽空了多少内涵与细节。

读完这本书,似乎更像是精神上的一次净化的洗涤,它洗净了我眼前那层笼罩在视线上的薄雾和心灵上的铅华,让我更加清晰地去品味这个世界、这个社会的内在,让我更能去追求生命本应有的东西。

跟随着那些精神明亮的人,一同去寻找自我吧。

(指导教师:庄照岗/编辑:于智博)

评点:朱华华

在工业化信息化狂飙掘进的当下,速生事物泛滥,人们没有耐心等待自然的缓慢生长,甚至没有耐心等待孩子的慢慢成长,没有时间关注个体生命的内涵与细节。作者通过王开岭的文字敏锐地抓住了“急功近利”这一社会症候,为童真的早逝而忧心忡忡,为独特的“人”被漠视而痛心疾首,并深情呼吁呵护童真、坚守自我,明亮丰盈的精神世界。文字深情而澄澈,颇见慧心。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