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北京卷

作者:雅敏

真题回放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根据要求作答。

①“韧性”是指物体柔软坚实、不易折断的性质。中华文明历经风雨,绵延至今,体现出“韧”的精神。回顾漫长的中国历史,每逢关键时刻,这种文明的韧性体现得尤其明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需要激发出这种文明的韧性。

请以“文明的韧性”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可以从中国的历史变迁、思想文化、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及中国人的品格等角度,谈谈你的思考。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②2019年,我们隆重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欢庆共和国70华诞。作为在这个特殊年份参加高考的学生,你会赋予2019年哪一种色彩,来形象地表达你的感受和认识?

请以“2019的色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考题分析

“文明的韧性”一题:命题人把“文明”和“韧性”两个词相组合,引导考生对中华文明做具体深入的思考,“韧性”一词,限定了对文明特质的思考范围,即要求考生思考中华文明坚韧不拔、百折不挠、上下求索、奋斗到底等精神品质。梳理思路时,考生应该根据材料“可以从中国的历史变迁、思想文化、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及中国人的品格等角度”思考可写的经典内容,选择最佳立意。思考的终极目标要落脚到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激发出这种文明的韧性”。

“2019的色彩”一题:“2019的色彩”标题设计和“北京的符号”一脉相承。“符号”以抽象对应具体,“色彩”以具体对应抽象,写这个题目需要考生联系密切现实生活,根据平时的生活观察描述“2019的色彩”,结合备考积累构思生动的故事情节,考虑个人所长,或综合运用各种描写手法,或自然表达个人的真挚情感。

考场作文

文明的韧性

□北京一考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求知探索的步伐;“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捍卫正义的怒吼;“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淡泊自守的清心。这一片片经典诗词的树叶,构成了中华文明的树林,这茂密的树林彰显着中华文明的韧性。

历史的车轮缓緩驶过,散落一地的是文化经典的珠宝。《史记》《资治通鉴》,等等,都是前人呕心沥血所著。每一个朝代都有属于自己的辉煌与落寞,也有属于中华文明的韧性。他们不是“千片一绿”而是形态各异的树叶。他们之所以坚韧,是由于落下的灼灼红叶,有人拾起,有人欣赏,有人珍藏。历史车轮的辙痕深刻着文明的韧性。

是什么让东方巨人屹立不倒?是广袤的土地与众多人口?不,是那坚实的骨骼;是全球第二的GDP?不,是那丰盈的血肉,是文化,是灵魂,是支撑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韧性。“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毛主席如是说。“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华夏文明,送你片片红叶,赤旗插遍神州;送你明珠一颗,照彻祖国山河。自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中国共产党便表明了将民族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和坚强决心。井冈山上,“茨坪红土两丛竹,群根破岩万竿出。断头余身犹举火,一炬燎原九州舒”。在和平年代的今天,我们新一代青年人有我们的责任使命,我们也要走好我们的长征路,“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现如今,我们要以自信为笔,传承中华民族的上下求索、百折不挠的坚韧精神,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风乍起,落叶铺满地,拾起一片美丽的枫叶,装入游子的行囊,祝你清风自在,向着世界民族之林迈进,祝我“华夏方舟”向着文明的海洋“乘长风,破万里浪”。

评点:内容丰富,意境阔大。文章以宏大的视角来写中华文明的不朽历史,开篇通过三则经典诗句高度地概括了中华文明的韧性,意境阔大。并且作者能够紧密联系社会现实,让读者在通过古典文化感悟中华文明的韧性的同时,又从民族历史中深刻地感悟到中华文明的韧性。

思路清晰,结构大气。全文思路清晰,先用经典诗句引出论证话题,进而赞美中华传统文化凝结的坚韧品格,最后练习中国现代的民主革命,提炼出中华文明的韧性。情绪饱满,结尾呼应开篇,恰到好处地亮明中心,使文章结构首尾圆合。

(编辑:王莹)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