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给了我们一次被动思考生活的时机

作者:张涛甫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几乎所有正常活动停摆,家事国事天下事,都被格式化成一个模式:“抗疫”。这让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突然间慢了下来,多年来身形前倾始终保持急行惯性的的亿万中国人,被迫宅在家里,吃饭、睡觉、刷手机、追剧、葛优躺……一周“禁闭”生活还可以忍受,时间再长一些,烦恼指数也与日俱增。但别无选择,我们只能继续窝在家里熬着,期待疫情出现奇迹。

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想,这次疫情也给了我们一次被动反思的时机,虽然我们为此付出的代价未免太大。

40年来,我们一直快进,拼命向前冲,为了眼前功利,粗放式发展,快餐化生活。天长日久,急功近利形成万川奔流的天量级惯性,积重难返,刹也刹不住。虽然,我们也很早意识到这种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携带的问题,但在集体无意识以及偏执的集体行动逻辑劫持之下,无论是集体行动,还是个人行动,都很难制动。

这次猝不及防的疫情,让快进的中国被迫踩了暂停键,让我们痛中思痛,反思这么多年浮皮潦草的生活,检视我们单向度的偏狭追求。宅在家里,让匆忙的生活慢下来,静下心来沉思冥想——人的生活不能被直切功利的追求占据所有的空间,在世俗功利的单行道上一条路走到黑,所有的幸福都被身外的指标格式化、标签化。

一味急功近利地快进,片面追求功利化的幸福指标,过于“唯物主义”,所获毛利固然夺目,其实幸福成色不高。我们的胃被撑大了,但心被挤小了。因为内心空空,只能一心外求,以他者的幸福标准度量自己的生活,把原本姹紫嫣红的生活简化为单调、干枯的幸福指数。拼命地奔跑,仅仅为了奔赴被功利社会标准化的幸福目标,到头来得到的只是“精致穷”。“精致穷”不仅仅表现在人们的物质生活上,更表现在精神生活上。

静心细想,我们平时火烧火燎追求的东西,以及很多的劳碌和奔忙,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我们只想拼命地占有、索取,超负荷地往自己的身上加东西,努力把自己的世俗欲壑填满。殊不知,只会越喝越渴,有时甚至会饮鸠止渴。

外求越甚,烦恼越多,幸福曲线掉头向下,生活状态与幸福预期渐行渐远。如今,我们需要慢下来、静下来,听一听内心的呼唤,把紧绷的肌肉松弛下来,给生活减压。放下那些过度的欲望,坐看云起云舒,静听松涛鸟鸣,舒展心性、涵养精神,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自己的王者。

(本文原載2020年2月10日《光明日报》,本刊有删节)

■观点运用:慢下来、静下来,听一听内心的呼唤;幸福是什么;追求的意义;被动的反思;多元与理性;放下过度的欲望与功利……

编辑/华放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