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慢由心,灵魂自洽

作者:邬双 陈洋

【2020年高考作文备考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木心创作的诗歌《从前慢》为什么吸引当代人,文学评论家夏烈认为:“这首诗第一好在意象,比如钥匙和锁、日色和车马邮件;第二好在意思,与一个越来越快的对世界的感受相比,从前的慢直接转化成一种美、一种好、一种朴素的精致、一种生命的哲学。”

材料二:在技术革命发生之前,在文明和生活提速之前,古人的“慢”并不是慢的——没有现代的快作为对照,本无所谓慢。我们眼中的“慢”,在他们却是常速,甚至是高速了。古人不会觉得他们是在过着“慢时光”。必须得体验过了现代式的“速度与激情”,才可能生发出重回昔日的心理冲动,才可能生发出对“慢时光”的留恋。我们已经习惯了快,就不可能再回到慢的境地。(胡文辉《从前不慢》)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800字的文章。

【名师题解】

此为新文段作文题,两则材料提供了两种不同的观点,考生需要认真审题,明确观点,综合立意。材料一认为从前慢是“一种美、一种好、一种朴素的精致、一种生命的哲学”,让人心生向往;材料二认为从前的人不觉得自己过的是慢时光,只是对比现代社会的“快”,从前的“常速”或“高速”显得慢一些而已。

快慢各有千秋,考生在审题立意时,首先要确定突出哪一点,快还是慢,抑或二者并驾齐驱,观点要明确,立场要坚定,但同时兼具辩证思维。

基本角度1: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从材料二中的观点入手,支持“古人的慢,并不是慢的。”我们眼中的“慢”,在他们却是常速,甚至是高速。英国作家培根说:“真正迅速的人,并非事情仅仅做得快,而是做得成功而有效的人。”快是对自我的更高追求,对社会更好发展的期待,对世界更加包容、文明、美好的努力。快让我们不偷懒、不拖沓,并且,快有时能更好地体验慢、珍惜慢、回归慢。考生可由此立意,深入探讨快对于人与社会的积极意义,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选材小贴士:什么是“快”?“快”有何意义?“快”对慢有何作用?这个角度比较好选材,体现积极向上、努力奋斗,不仅为自己,也为了家国奋斗的人或事都可以取材。快并非只求速度,不求质量,特别在一些与死神较量、与时间赛跑、与命运息息相关的事情上,尤其需要快且好。

基本角度2:审视生命,安顿灵魂。

从材料一中的观点入手,支持慢是“一种美、一种好、一种朴素的精致、一种生命的哲学”。印第安谚语云:“请停一停,等待灵魂的脚步。”慢,让自己的生命更从容,不要为了快而丢失了自己。慢有时可以更好地促成“快”,慢慢积淀,厚积薄发。

选材小贴士:什么是“慢”?“慢”有何意义?“慢”对快有何作用?慢并非停滞懈怠,而是追求质量、品味与生命的需求。考生可以选具有这些特质、对慢有真正理解并不断践行的人物事例或思想佐证。

升华角度:快慢相宜,不忘初心。

从两则材料综合立意。仅从“快”或“慢”的角度论证,易使论证浅层化、片面化,缺少思辨性。若从“快慢相宜”角度论证,则能体现考生更广泛、客观而深刻的思考。纪伯伦在《先知》一书中曾言:“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现代社会,我们也常常走得太快,忘了为什么出发。快慢有度,不忘初心,安然前行,方得始终。

选材小贴士:“快”与“慢”之间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对二者关系的思辨尤其考验考生的逻辑思辨能力。快是客观时代的变化,慢是生命感受的需求;快是向外张望,慢是向内需求;快是现实主义的理想,慢是浪漫主义情怀。二者代表着事物的两面,不可或缺。真正的快,不是只有速度,更求质量;有意义的慢,不是缓步前行,更是为快积蓄力量。可从快慢背后折射出对生命与灵魂的思考的古今人物、事例或文艺作品中取材。

【高分素材】

推荐素材一:李子柒,知名美食视频博主,她用原创视频记录家乡传统美食和文化,《兰州牛肉面》《秋千沙发床》《手工造纸》等,古法工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然从容,在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让奔波劳碌的寻常人看到了返璞归真的理想生活的模样。

素材点拨:在快节奏、浮躁功利的现代社会,李子柒自力更生,慢慢制作美食,刺绣造纸,让人看到她不忘初心、用心生活的美好,也看到生命的另一種可能。

素材推荐二:在这个倍速时代,很多人没有时间进行系统学习,故听书、碎片化学习盛行。学者薛兆丰辞掉北大职务,在“得到”App讲授《薛兆丰的经济学课》,并不断更新与升级课程内容。面对网友对其“知识个体户”的戏称,他淡定从容,不改初衷:“我希望你通过碎片时间,进行的是系统化的学习。”

素材点拨:薛兆丰在知识变现之路的商业大潮中饱受质疑,仍不忘知识分子的责任——分享知识、传递知识,期望读者能通过碎片化时间实现系统化学习,这何尝不是一种在快节奏生活找到方向、不忘初心的尝试?

素材推荐三:北京老城,后海以西,一条窄窄的胡同,一户朱门高墙的四合院,这是冯唐笔下那座可遇不可求的“后海有树的院子”。冯唐在《我心目中理想的房子》一文里写道:“要有个大点儿的院子。有树,最好是果树或者花树或者又开花又结果。……每年花树开花那几天,在树下支张桌子,摆简单的酒菜,喝顺口的酒,看繁花在风里、在暮色里、在月光里动,也值了。”关上门,院里是冯唐自成一体的小世界:有笔耕不辍的创作,有赏花品茶的闲适。在喧嚣城市看似可望不可即的东西,这个院子却将其完美融合。

素材点拨: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我们需要有一方净土来安顿灵魂,积蓄力量更好地前行。冯唐的院子犹如喧嚣城市的桃花源,让灵魂得以栖息,入世能游走自如,出世便怡然自得。这种快慢相宜、灵魂自洽的生活是一种智慧,需要我们慢慢学习与修炼。

【素材演练一】

于时光中聆听生命意义

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陈昱亮

从前慢,抑或从前不慢,说到底不过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早餐铺子的老板享受着生活,一寸寸的清晨便能缓缓碾磨成诗歌般的碎片;而行舟上的旅人们梦呓家乡的温暖,辗转流离间却已从黑发变了白头。快与不快,慢与不慢,不过是人心的一念,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该如何从快慢交织的时光中寻找到生命的意义。

现代社会“快”是明白可见的关键词,当今世界飞速流动的物资与信息显然能让古人们大惊失色。白帝城到荆州江陵二千余里,换作今日不过四个小时的高铁路程,从前鱼雁传书的苦苦等待,在今天不过是电波的几次跃动。只可惜,交通和信息的速度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却也快了起来。早餐来不及准备便奔走,地铁上匆匆忙忙的交错……快起来的我们,获得了什么,又错过了什么?

我们似乎陷入了一个误区,那就是人应该跟上工具的节奏。诚然,有了称手的工具,总有人会试图攀越更高的山峰,只是,若单纯为快而快,那究竟是我们在操纵工具,还是工具在操纵我们?快只是一种方向,它和慢并无好坏之分,只是我们对快的追求确实有些盲目,于是物质的高速发展过后,剩下的却是心灵的空虚和迷惘。

于是有人开始怀念,怀念曾经的自行车上的生活,怀念如张岱西湖乘船赏雪的时光,似乎因为工具慢了下来,生活便可以跟着纯粹。但我们贪念从前的慢,或许根本不是贪念车马邮件——在快递慢上一天就要跳脚投诉的今日,又有谁真会指望慢悠悠的马蹄呢?我们贪念的,其实是从前的慢带来的心安理得的完全属于自己的时光,是在奔腾不息的生命长河中难得的驻足与回望。因此有些人喜欢车内久久停留,尽管已至家前,有些人喜欢熬夜浏览手机,尽管并非假日,因为这都是属于他们的慢时光、慢生活。

长久以来,我们将快与慢作为对立的两个方面看待,但实际上二者并不存在必然的矛盾。张小龙一手创造微信帝国,却也能慢下来挥动球杆,与李昊桐携手打出高尔夫世界冠军;雷海为平日用职业诠释中国快递的速度,却也能慢下来翻动书页,摘得诗词大会的桂冠。技术增长带给我们快的能力,其实也是为了我们更好地拥有慢的权利。曾经的游子归心似箭,却只能在船上与清风明月孤独作伴,而现在我们的速度已让古人望尘莫及,是否也该静下心享受与家人相处,而不是匆匆赶来又匆匆离去?

所以,从前慢还是从前不慢,其实并不重要。既然我们对《从前慢》击节叹赏,我们也应该从中挖掘到木心先生想要传达的理念,停一停,等一等,更快的工具给予我们的时间并非只为了让我們更忙碌地生活,而是为了让我们得以慢下来聆听,聆听一把锁的意义,聆听生命的意义。

【教师评点】文章不去谈快或慢的优劣,而是将快慢本身客观化,探讨我们如何在快慢交织的时光中寻找生命的意义,立意新颖而高远。作者始终秉持着辩证思考,认为快慢本无好坏之分,也非对立,而是生命存在的两种状态,快是为了更好地拥有慢的权利,慢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生命的意义,逻辑严谨,论据丰富,思考深刻,发人深省。(指导教师/邬双)

【素材演练二】

在飞逝的时光里

寻一处安静的角落

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王诗瑶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变得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木心的《从前慢》总给人一种意境之美,让人透过文字去感受时间的缓慢流淌,感受当初的美好。“从前慢”并不只是一种文人的怀旧感,它更代表着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精神上的超然。古人确实有“三日断五匹”的纺织节奏,亦有“朝发白帝,暮至江陵”的航船速度。而这一切或许只是停留在物质层面,在精神世界里却又是另一番光景:“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的幽情之感;“种竹交加翠,栽桃烂熳红”的生机之趣……若没有一颗淡然平静的心,断然是写不出这样唯美的意境来的。

在安静中,我们才有可能真正用身心去感知时光:听钟表嘀嗒的声音,听潮涨潮落的声音,甚至可以听到日月星辰的声音。这些平时在我们身边匆匆易逝的时间,如今都在安静的角落里被我们一点点找回。

经常会在闲暇之时为自己摆上茶具,选一款喜爱的茶,伴着悠扬的古曲,静静享受茶的魅力。大部分现代人对茶的认识只是一款历史悠久的饮品罢了,可缕缕茶香中却蕴含着对生活的感受。“蓼茸蒿芛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宋代的点茶技法闻名于世,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多少都有点拿得出手的点茶技艺,即便在凸显商贸繁华的《清明上河图》中,也有比拼点茶技艺的人们。在运输马匹的嘶叫中,在来往商贩的步履间,古人尚能为一盏茶而花上自己宝贵的时间,现代的我们为什么不能放缓脚步去品味那缕茶香呢?我们在传承传统时才能和古人进行精神上的共鸣,才能更好地体会从前慢的时光。

现代式的“速度与激情”固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不只是科技才是创新,传统技艺里也有创新的存在。“芙蓉城三月雨纷纷,四月绣花针;羽毛扇遥指千军阵,锦缎裁几寸。”《蜀绣》里的歌词完美地展现了绣娘在等待丈夫归来时的情景。而在当代,也有这样一位绣娘,被称为“濯锦工匠”的白桦三十年诠释匠人匠心,以针代笔,以线作墨。她不止传承技法,更在前人基础上创新了蜀绣的绣法,她用针线让匆匆的时光放缓了步子,让传统在现代进行完美的创新。

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自己的生活,不只是一种自我的提升,更是一种社会责任。社会上总有一些否定传统的声音,认为过去的艺术与现代的生活格格不入。但是他们错了,因为现代生活而疲惫不堪的我们正好可以借助文化的力量使自己平静下来,不再随波逐流,追求自己的价值。

“在复杂的世界里,做一个简单的人,以欢喜心过生活,不浮不躁,不慌不忙,淡定从容地过好一生。”林清玄先生的话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让生活慢下来,不追逐不功利,只为自己的热爱。以器物为联系,以情感为支柱,以精神为传承,在飞逝的时光里寻一处安静的角落,去感知时间的缓慢流逝,去慢慢体会自己的人生。

【教师评点】开头“时间的飞逝与缓慢流逝”看似矛盾,实则为下文留下充足的空间。从“从前慢”这种“生活方式”与“精神上的脱然”缓缓说开去,用自己的经历、古人的体验,阐述“在传承传统时才能和古人进行精神上的共鸣,才能更好地体会从前慢的时光”的观点,然后提出“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自己的生活,不只是一种自我的提升,更是一种社会责任”,结尾回应标题。全文结构清晰有条理,是一篇有自己思考的文字。(指导教师/陈洋)

(本文系2018年度漳州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语文读写及发表一体化’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立项批准号:ZPKTY18032]的成果。)

编辑/关晓星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