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贤友:每个人都是一粒尊贵的灰

作者:华放 关晓星

2月13日,47岁的肖贤友不幸离世。

肖贤友是在1月16日出现发烧症状,先后到社区医院、市中心医院就诊,病情一直未见好转。9天后辗转入住武汉市第四医院(古田院区),被确诊新冠肺炎。在当天他就用上了呼吸机,可没想到好转后又急剧恶化,一天之内下了3次病危通知书。

2月10日晚,他的妻子林林(化名)获准进入隔离病房。“他一看见我,就抬起手在胸口不停地比划。”林林和朱护士侧下身听,“捐出去”,“捐给国家”,一个个字从肖贤友嘴中艰难地吐出来。“你是不是想捐献遗体?”朱护士刚说完,肖贤友连着点了几下头。

当时,不只林林,病房里五六名医护人员都哭了。肖贤友睁开眼安慰妻子:“你要照顾好自己。”这之后他的意识模糊,血氧饱和度下降到83。他在2月11日下午,用尽力气在微信上发来几个字:“支付宝里有钱。”她回复,“我不要,我要你好好的。”随后,丈夫又发来一句话:“把我的尸体给国家。”林林回复,“你要丢下我,我不答应!”

2月12日,肖贤友在转入武汉金银潭医院后,拒绝护士给他静脉输注剩下的丙球蛋白,“这个不打了,给别人。”而丙球蛋白都是妻子林林自费购买的。在最后的弥留之际,他用颤巍巍的手向医护人员比划写字的动作,医护人员拿来了纸笔,他颤颤巍巍地在白纸上写下了一封简单的遗书:“我的遗体捐国家。我老婆呢?”

十一个字,越写越歪斜潦草,却是世间最值得尊敬的字迹!十一個字,力比万钧,燃尽最后一道光照亮世间!“我老婆呢?”,那是对自己相濡以沫的爱人最后的呼唤啊!那是对这个家深深的眷念呀!肖贤友是多么不舍得离开,是多么挂念亲人,挂念这个又美好又残酷的世界,但是他没有办法再留下来,再也不能和老婆一起慢慢变老,再也看不到儿子娶妻生子。仓促,深情,不舍。勇气,胸怀,沉重。可即便有人被山压垮了,仍然如此无私高尚!这十一个字的遗书,让多少国人无语凝噎,让多少国人肃然起敬,让多少国人看一次哭一次。

关于肖贤友,已找不到更多的描述。他的照片也只找到两张:一张是躺在病床上,戴着呼吸机,闭着眼睛奄奄一息。一张是在江轮上拍的,身体健壮,面带微笑,后面是飘扬的五星红旗。

他哭过,他笑过。如果不是这场疫情,他不过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老板,从原单位下岗后卖起了二手车,生意不好有一单没一单的。他是个好父亲,儿子上大三,学费不菲,他要供;他是个好丈夫,妻子爱了他一辈子,还想跟他厮守更多年;他是个好朋友,朋友急需用钱找他借,他咬咬牙把8万元积蓄借了出去,没考虑对方还不还得上。他是个好公民。他应该还是个好儿子、好兄弟、好邻居。他看过你看过的云,吹过你吹过的风。他跋涉在我们跋涉的地方,他忧虑着我们忧虑的事情。他跟我们有一样的灵魂,他跟我们有一样的真情。就这样,他活了47年。

山川河流,依依为他含悲;草木花鸟,仍旧葱茏鸣叫。

肖贤友就是我们,我们就是肖贤友。

■热议锐评:他们是谁?他们是沉默的大多数,化身为一个个死亡数字,串成了历史的链条。但我们要知道:每一个数字不仅仅是数字,那是每个个体曾经遭受的苦难和血泪,那是一个个瞬间崩塌破碎的家庭的命运灰色。每一个武汉人染病的背后,都是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他们从更细微却更震撼的视角,刷新了我们对这场灾难的认知。正如武汉市中心医院蔡毅医生在微博上为医院门口小卖部“林君”写下的悼文:“很多这样的小人物,在我们身边,不那么起眼,突然没了,我们才发现,他在我们生命中是那么重要。”透过这些生平掠影,是每一个无比重要的人生,是他们都曾热气腾腾地活过。

今天,请记住这些令人心颤的瞬间,追溯他们的故事,也是共同缅怀在疫情中逝去的所有的生命,让他们一同在我们的心中再次闪耀。西班牙诗人塞尔努达,曾经在一首诗里写道:“谢谢,伙伴,谢谢/这榜样。谢谢你告诉我/人是高贵的。/就算高贵的人实在不多:/一个,一个人就足够/无可辩驳地见证/整个人类的高贵。”(华放)

■素材运用:记住这些令人心颤的瞬间;我们都是普通人;生命最后的选择;让生命在奉献中延续;勇气和胸怀;渺小又伟大、卑微却尊贵;高尚的灵魂;人性的光辉;平民英雄;11字遗书值得时代铭记……

(资料来源:《长江日报》、澎湃新闻、微信公号“木棉说”“马桶阅读”等)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