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中国:普通人的微光瞬间

作者:关晓星

疫情之下,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战“疫”。有人挺身而出,有人逆流而上,“疫情不退,我亦不退!”就是他们,组成了疫情下中国人的每一个24小时。我们记录下这些普通人抗击疫情的微光瞬间,前路有光,背后有爱,便无所畏惧!平凡的人,却有着不平凡的力量。

我们相信,熬过最黑的夜,点点微光终将照亮并驱散阴霾,我们终将迎来黎明的曙光。待疫情散去,这些被记录下来的,无论是生的温暖还是死的恐惧,无论是坚持还是坚守,都会成为一种印记,而这种印记或将改变你我,改变中国。

“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

◎不断滑落的口罩

央视《东方时空》连线了一直在防疫一线的钟南山院士,其中一个细节让人深有感触:钟老戴的是一只普通一次性口罩,而不是医用口罩N95。他曾向大家呼吁普通市民把专用的N95口罩留给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而他自己在接受采访时由于说话,普通口罩不停的往下掉,而他几次都是情不自主的往上提(N95口罩有一个金属条卡在鼻梁处不容易往下滑落)。

泱泱大国,危难时刻,支撑和护佑我们的是一位84岁的古稀老人。他不顾个人安危冲在最前线,试问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任性、懈怠、抱怨,还有什么理由不冲锋陷阵?

◎“我不想哭,哭花了护目镜没法做事。”

朱海秀,中山三院内科ICU的一名护士。1月24日除夕夜,她和队友们一同奔赴防控前线。1997年出生的年轻女孩,因为工作强度和压力,脸上带着重重的黑眼圈。她说:来的时候没告诉父母,但是前几天被父母知道了,“那是我22年以来第一次看到我爸哭。”可是,她不想对着镜头向爸妈报平安,因为她说:“我不想哭,哭花了护目镜没法做事。”眼泪就在眼眶里打转,她摆了摆手说了句“对不起”,就又投入到工作中。

◎掀起你的“盖头”来

曾萍,一位驰援武汉的护士。她在防护服上写“胡歌老婆”的照片,引起了众多网友关注。没想到的是,当天她就收到了胡歌的回复:“你是最美麗的小光头,没有你和战友们的坚守和无私奉献,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健康和幸福生活,期待疫情早日过去,期待早日掀起你的‘盖头’来。这个名字暂时借你一用,之后记得还给我哦。”

曾萍说,大年初三她从广州回到武汉,负责重症病区。医病还要医心,她把偶像胡歌的名字写在背后,是希望传递积极向上的快乐情绪,“厚重的防护服让我们和病人产生距离感,我们尽一切办法缓解病房沉重的气氛。”

对于收到胡歌的回复,曾萍表示很惊喜,但她不忘提醒自己:“这种时候,愉快的心情,大家需要,可是我们(医护人员)更需要冷静,不然会出防护差错。”

◎医护的“碰肘礼”

这是抗疫一线,只露出两只眼睛、穿戴好防护装备的医务人员之间的肢体语言。医护人员在加班加点紧急救治的同时,也必须要强化自身的防护。在和同事或患者交流的时候,不能手拉手,只能肘碰肘,通过这种方式来相互问候、相互鼓励。碰一下肘告诉你,我还好好的。碰一下肘告诉你,这场仗我们一定能赢。肘碰肘,为彼此加油!

【新闻眼】致敬,白衣战士;职责和担当;小细节大格局……

每个人发的一点光,都是这场战“疫”里书写历史的一笔。

◎挂满身上的药袋

丰枫,武汉江岸区后湖街道惠民苑社区网格员。2月24日早上5点多,丰枫和另外两名同事来到黄石路一家药房,因为连续两天没有排到号,导致当天要拿的药有近100份。下午快五点时,他们终于拿到了社区重症患者所需要的药品。带去的箱子装不下,丰枫索性将其中小份的药串成两串挂在自己身上,“因为方便拿呀,一下就上车了。”

一句简单的回应,一个平凡的身影,让人泪目。一个“点”,紧紧挂在他的身上,串成了完整的“线”。这就是基层社区人每天所做事情的缩影。

◎一个人的战斗

1月26日大年初二,在老家过年的袁传伟接到了一份支援武汉的“火线订单”。当晚,袁传伟立刻赶回苏州开工,但企业复工却面临一个现实的问题——人员、材料都没有着落。熟悉生产工序的袁传伟做出了一个决定:一个人干!

就这样,袁传伟紧急联系政府相关部门办理复工手续,当晚生产线正式启动。编程、采购原料、准备刀具、加工、质检、送货……原本需要5名员工协同完成的工序,袁传伟硬是一个人扛了下来。从复工开始,袁传伟吃住都在工厂,24小时连轴转。一套设备共有10多个零部件,在5名员工齐备的情况下,做完全部订单200套大约需要15天时间,而袁传伟一个人只多用了一天的时间也就是16天,就完成了全部订单。2月12日,完工交货。

随着工厂的合作企业陆续复工,原料短缺问题得到解决,袁传伟决定再接210套零部件生产任务,继续一个人的战斗。

【新闻眼】平凡的身影;伟大的孤勇;侠之大者,一身药袋是你最酷的铠甲……

“黎明的那道光/会越过黑暗/打破一切恐惧/我能找到答案”

◎药店里的温暖

网友刘诗瑶记述了这样一段经历:路过一家药店,走进去询问有没有口罩卖。药店的工作人员是位上了年纪的阿姨,表示还剩下一些,但一人限购5个,“这个时候口罩很稀缺,不能全让一个人买走了,大家都要用的。”付钱的时候和阿姨闲聊,她说,前两天有个老人走进来没有戴口罩,一边问能不能拆开一包零卖,一边从兜里掏出几张皱巴巴的钱。我问她,“那你拆开卖了吗?”“没有,我拿了一包给他,告诉他今天搞活动,一元钱。”阿姨的口气非常平淡。我却被这句话打动,坚持多付了一点钱,告诉她就当是给那位老人买单。

走出药店,寒风刺骨,但阳光依然明媚。

◎温柔的“强制令”

“张兴园同志,特命令你回家!”2月24日下午,浙江余姚市泗门镇党委向西大街社区党总支书记张兴园下发强制回家令,要求他当天下班后立即返回余姚城区家中,“陪家人吃一顿饭,给女儿讲一个故事,抱一抱三个多月的儿子……”

这是泗门镇党委发出的首张强制令。张兴园已经连续在抗击疫情一线奋斗24天,24天里他没有回过一次家。这样的“强制令”不光体现的是人情味,更有一种理智的态度,也是对“英雄精神”“先进模范”标准的改写。

◎真挚的祝福

2月14日20时40分,Z235次旅客列车停靠武昌站台,武昌车站派出所20名警力出动,争分夺秒转运从沈阳运来的140箱物资,只为让它尽早投入抗“疫”中。物资转运完毕后,寒风中的铁警转身看到列车车厢内的一个小女孩,透过车窗高举着一幅蜡笔画,向他们展示。画上写着“中国加油、武汉加油”“万众一心迎战,众志成城抗疫情”的字样,还有一群穿着防护服、戴着口罩的工作人员正在和病毒斗争,而他们身后正是美丽的家园,图画下方写着“少出门、勤洗手、出门戴口罩”的提示语,稚嫩的笔画描绘出真挚的祝福。

看到小女孩的动人举动,武昌车站派出所教导员应伟隔窗与小女孩互相加油鼓劲。

21 时 15 分,车门关闭,小女孩向窗外站台上的铁路民警挥手道别,站台上全体民警无一不被感动,列队敬礼并目送列车徐徐驶离。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在湖北省宜昌市的五峰县,有一个叫长乐坪的乡镇,那里距离武汉约500公里,那里的人们质朴老实,许多人甚至一辈子都没走出过大山。但在2月22日这一天,他们却将肩挑背扛、跋山涉水凑来的85吨物资,送到了武汉。上面还写着这样深情的诗句:“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长乐坪镇是武昌区对口帮扶的乡镇。“我们对武汉人民的帮扶情谊,铭记在心。”镇长谢陈陈说,知恩回报,腊肉、菜油、萝卜、土豆、麻糖……“有什么就捐什么,把心意带到武汉去。”

【新闻眼】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守望相助;小善大爱……

在这里看见爱情最美的样子

◎这会是一段特殊的回忆

柯全和喻晨都是90后,一同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工作,原本计划今年2月2日领结婚证。但是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所有的节奏。1月29日,在金银潭医院的病房里,柯全看到一位防护服上写着“喻晨”的人,再看身高、体型,很像自己的女朋友。“你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喻晨吗?”“是。”四目相对,瞬间确认了眼神。

惊喜是如此巨大!虽然柯全知道喻晨也来支援金银潭医院了,但并不知道在哪个病区。然而,没有久别重逢的拥抱与情话,因为要忙着抢救病人,直到分开,他们也没有说上第二句话。

2月2日这天,柯全特意等着喻晨下班,他们戴着口罩在金银潭医院一起走了20分钟。“在这最危险的地方同走一段路,是种特别的纪念方式,也会是以后一段特殊的回忆。” 柯全说,“真希望疫情快点结束,可以摘掉口罩,自由呼吸、自由生活、自由工作!”

◎隔着玻璃的亲吻

2月4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屬第四医院护士陈颖,在进入隔离病房一线战场11天后,终于和男友第一次见面。隔着玻璃戴着口罩的亲吻,倾诉着相互间浓浓的思念。

◎不善言辞的抗疫夫妻

2月18日,武汉金银潭医院来了一位特殊的捐献血浆者,她就是张定宇院长的妻子程琳。一个月前程琳在工作中被感染新冠肺炎住院隔离,夫妻相距仅十多公里,直到三天后的晚上十一点,张定宇才挤出时间探望,却只待了不到半小时,“没说太多话,都很疲惫,只是离开时叮嘱了下保重。”张定宇不愿多回忆那半小时,“实在是没时间。我很内疚,我也许是个好医生,但不是个好丈夫。”一直以硬汉形象示人的张定宇眼圈忽然红了,“我们结婚28年了。刚开始两天她状态不好,我就怕她扛不过去。” 好在十天后的29日下午程琳痊愈出院。压抑中难得的好消息,张定宇却无法轻松,他奔走呼吁康复患者捐献血浆,其中也包括自己的妻子程琳。

这对抗疫夫妻,不善言辞,不说彼此,心中装满的是挽救和奉献。

【新闻眼】携手无惧,为爱逆行;勇气与崇高;爱情最美的样子;隐形英难……

相交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穿旗袍的鞠躬女孩”

2月8日,适逢中国传统节日元宵佳节。在日华侨华人与丰岛区日中友协共同在人流密集的东京池袋西口公园举办“东京灯会满月祭”,特意增设了为中国武汉加油的街头募捐活动。日方组织者说:“越是在这个时刻,越应该通过实际行动为中国加油鼓劲!”

活动视频里,一个身着红色旗袍的日本女孩手捧写着“中国武汉加油”的募捐箱,站在寒风中,一次次向路人献上90度深鞠躬,感谢他们的热心捐赠。女孩只有14岁,人们称她“穿旗袍的鞠躬女孩”。

这一场景温暖了无数中国网民。有网友说,她的善良、拼命和真诚俘虏了懦弱、冷漠和无情。在中日两国人民间引发了共鸣,激荡起两国人民在疫情挑战面前命运息息相关的深沉情感,彰显了在面对困难与挑战之时不同国家之间的团结是多么振奋人心的力量。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2月23日,一名中国女孩穿着玩偶服在日本街头发口罩,箱子上写着“来自武汉的感恩”。90后女孩名叫曾颖,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目前定居东京。她说自己的哥哥在武汉抗疫一线,受他的影响想做点事情。国内疫情严重时,日本捐赠了很多物资,现在日本疫情严重,我们也该帮帮他们,“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当天在街头送口罩,曾颖印象最深的是,很多日本人都会用双手接过口罩,用中文说一声“谢谢”,还有人接过口罩拍了照片又还给她,“说自己已经有了,还是把口罩留给更需要的人吧。”

疫情肆虐,世界与中国站在一起的动人故事不断上演,传递着世界各国与中国命运与共的初衷。

【新闻眼】最美女孩;善良和真诚的共鸣;命运与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