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载入史册的“敌人”

作者:张达明

二战爆发不久,法国首都巴黎被纳粹德军占领。1944年盟军开始收复巴黎时,希特勒自知气数已尽,于1944年8月8日召见了巴黎新任驻军司令冯·肖尔蒂茨,下令让他摧毁巴黎所有宗教建筑和历史古迹,当然也包括巴黎圣母院。肖尔蒂茨次日抵达巴黎后,希特勒再次给他发电报确认了这道命令:“除非巴黎变成一堆废墟,否则绝对不能落入盟军手中。”此时的肖尔蒂茨内心经历了一场痛苦的搏斗:自己要不要执行希特勒这一疯狂的命令呢?

一周后,希特勒一边愤怒地用拳头砸着桌子,一边声嘶力竭地质问德军参谋总长约德尔:“我现在要知道——巴黎烧了吗?巴黎圣母院烧了吗?”约德尔低声答道:“据我所知,还没有烧。”

一直到了8月21日夜里,肖尔蒂茨独自在房间踱步,内心依然进行着痛苦的搏斗——最终,人性战胜了野蛮,他决定不当毁灭巴黎的历史罪人。8月25日,肖尔蒂茨率领1.7万名部下向自由法国军队投降,将巴黎这座城市完好无损地交给了自由法国的领袖戴高乐将军。

因为这一特殊的功绩,二战结束后,肖尔蒂茨获得了宽大处理。他1966年因病去世,得到巴黎各界的谅解和追悼,戴高乐发表谈话称赞道:“冯·肖尔蒂茨是一位值得永久被载入史册的‘敌人’。”巴黎市政府还特别向肖尔蒂茨赠送了一块纪念铭牌,上面意味深长地刻着:“巴黎,已经挣脱了她的枷锁。”

【素材点拨】不难想象,假设肖尔蒂茨将“野蛮”进行到底,他一定会背负着野蛮的骂名被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肖尔蒂茨作为纳粹的高级军官违逆了希特勒的命令,但順应了民意,也救赎了自己。因为,在心灵的这杆秤上,对美的呵护是高于执行命令的,美与知识,本就是人类除了生命外最不能容忍被摧毁的东西。

【适用话题】战争与人性;选择;救赎;呵护永恒的美……

(田晓丽摘自《杂文选刊》2020年第4期)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