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直是我想活成的模样

作者:王一涵

童年的我生活在一个江南小镇。那里有白墙青瓦、小桥流水、江映斜阳,还有爱吹笛的爷爷、小脚的奶奶和一只老猫陪伴着我。

芦苇的韧性最好,可以用来折不同的动物;杨树的枝最嫩,放在嘴里不苦不涩会清香好一阵子;河边泥滩里的白石子最网最轻,可以从这岸丢到那岸,激起五个网晕的涟漪,一圈一圈荡漾开去

在每个开心的日子里,我都会吹起笛子,时而婉转悠扬,时而响彻云霄……我以为这样的日子会一直陪伴着我,永远不会变。然而六岁那年,我跟随爸妈离开了我的“桃花源”。

闻笛是我搬家后认识的第一个朋友。或许因为她名字里的“笛”字,或许因为她明朗的笑,我们很快便形影不离了。我们一起上学、一起回家、一起买路边不卫生的小吃,然后一起被家长发现、一起被骂。傍晚,我沐着夕阳练笛,她伴着笛声歌唱跳舞。一切仿佛又变得无忧无虑,快乐逍遥。

她说,她要站在舞台上当歌星,唱个惊艳八方;我说,我要凭竹笛立尘世,吹来十里清风。

那时的我们还不知道时光的力量。

不晓得何时开始,我们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少。我的课余时间塞满了妈妈安排的一堂堂课。而闻笛,仿佛成了遥远又陌生的名字。

重逢的那一刻,她正站在高中校园的绿草地上,如当年一般神采飞扬;而我早已戴上了黑框眼镜,没有了当年的灵气。

“还是你好。”她看着我手里的辅导书,盯着我的黑框眼镜,幽幽地说,“你一定会考上理想的大学,妈妈一直让我向你学习,可我就是做不到。”那一刻,夕阳照在我们的身上,却没有笛声,也没有嘹亮的歌声。

日子在刷题、考试中飞逝。学校偶尔举办的演唱会上,我能再次听到她的歌声。看着台上神采飞扬的她,我内心也会蠢蠢欲动,可想想妈妈的期许、爸爸的嘱托,我叹口气还是让自己埋头题海。

她的名字经常出现在学校的公示栏里,后面跟着一长串的违纪处分。她的“不务正业”,甚至那些时常跟在她身后的“粉丝”,让校长和老师们伤透了脑筋。

“我走了,到能夠接纳我的学校,或者可以提供给我舞台的城市。你一定可以考上一所好大学。”留下一张字条,她便毫不留恋地离开了。我把字条夹在笛盒里,擦干眼泪,继续我的刷题生活。

我不知道我这个“优等生”究竟被多少家长当作激励自己孩子的样板,我也不知道闻笛的名字曾经多少次被当作“反面”典型挂在老师和家长的嘴边,当无数次经过操场边那片草地时,当无数次听到那段熟悉的旋律时,当无数次瞥见房间角落里的笛盒时,我多么怀念我们在一起吹笛唱歌的日子……

每当得到老师的表扬,我都不以为意。如果生活让我重新选择,不知我会不会与她一起神采飞扬。拿出尘封已久的笛子,发现熟悉的旋律早已跑了调。盯着墙上凡·高的《向日葵》,从那明亮的色彩里,我读到了灵魂的张扬和生命的奔放,眼前一下子就出现了她的模样。

亲爱的闻笛,你在他乡还好吗?那里有没有包容你的梦想?你可知道,你一直是我想活成的模样。

佳作点评

“我”虽然常被家长和老师当作激励孩子的榜样,而闻笛则常被当成反面教材,但这并不影响“我”对闻笛的喜欢和羡慕,喜欢她对梦想的执着,羡慕她活得恣意。文章情感丰富,中间情绪几次变化,而章节的划分使情感层次更鲜明。结尾简洁有力,感情充沛,照应题目。

(杨 俊)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