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咬过的苹果也芳香》升格指导

作者:姜有荣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李铁拐是神话中的八仙之一,他跛了一脚,手扶铁拐杖,还背了一个装有灵药的葫芦。人们不免感到疑惑:“李铁拐既然有仙人的灵术、灵药,为什么不先把自己的跛脚医好呢?”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感触与思考。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在材料中,李铁拐的跛脚只是一个象征,象征不论在人间或天界,都充满了缺憾,不能圆满。李铁拐的葫芦中的灵药虽可以解救天下苍生,却不能治愈自己的病足。它告诉我们:无论人或社会,都有缺憾。对此,首先必须承认并承担这一客观现实,然后相濡以沫,互相提供灵药,加以医治疗救。

缺憾是什么?不够完美,令人感到遗憾的地方。人生充满缺憾。拥有美貌,却未必拥有智慧;拥有智慧,却未必拥有健康;拥有健康,却未必拥有金钱;拥有金钱,却未必拥有幸福……世界充斥着缺憾,从宇宙探索到人工智能,从资源开发到环境保护,从外交风云到邻里相处,从经济增长到战火纷飞,从阶层固化到社会矛盾……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缺憾是无法回避消弭的,我们只有正视它,直面它,才能虽“缺”而不“憾”,“世界吻我以痛,我却报之以歌”,拥抱缺憾,收获自我。

写作时,应该选取自己熟悉的素材,把“缺憾”落实到一个具体的人、事、景、物上,展开具体细致的描写,进行切实深刻的论证。

【病文展示】

咬过的苹果也芳香

江蘇省阜宁中学高三(21)班 李嘉琪

曾听闻:“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过的苹果。”既然如此,何不直面缺憾,放声长歌。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可就是这八仙之一的李铁拐,却跛了一只脚, 明明已是仙人,为何摆脱不了肉身的残缺?明明已得仙药,为何医治不了自己的跛脚?

这难道不是想暗示世上本无圆满吗?

花开花落,月圆月缺,大自然这一神奇的造物主,已悄然提醒我们,又何况前人呢?君不见,梁山英雄好武艺,各有缺憾难开言。武松勇而杀戮成性,杀尽一府上下百号人口;李逵忠而行事鲁莽,大事小事只顾一腔热血,晁盖重义却才智平平,百年以后声名淹没长河;宋江仁却一心招安,致使梁山最终走上末路。英雄豪杰皆如此,何况尔等平凡人?

由此可见,这世上并无圆满,那么追求圆满不也就成了虚妄吗?倒不如直面缺憾,笑对 风雨。

有人说,距离产生美,而我却说,缺憾产生美。圆满是远处金碧辉煌的宫殿,而隔在宫殿与我们之间的鸿沟则是缺憾。正因为有了这道跨不过去的沟,我们才能产生对完美的无限遐想,它就像是美人脸上的一层薄纱,不但没有掩盖美丽,反而使得美丽更加神秘诱人。

正是有了缺憾,才有四时之景变换的神奇现象,才有牛郎织女七夕相会的浪漫传说,才有断臂维纳斯传世的不朽奇迹。这是缺憾创造的美,也是它自身的美。

接受缺憾,从中发现美,何乐而不为?

然而,接受缺憾,并不意味着将缺憾放置一旁,任它在角落堆灰。虽然我们不能将一只被咬过的苹果恢复原状,但我们可以把它的芳香给予需要它的人,待只剩残骸,便播下希望的种子,至明年便生根发芽。缺憾在一般人的眼中只是废物,但在另一些人便可绽放光彩,无用的不是缺憾,而是不知如何运用它的人。

苹果因为芳香才会被咬,承认了缺憾,也就承认了芳香,才能发现自己的美。

【优缺点分析】

本文的优点主要在于见解独到。作者没有人云亦云,去嚼别人嚼烂的甘蔗,大谈“缺憾”的消极作用及其意义,从而否定缺憾,痛批缺憾,而是放出自己的眼光,见人之所未见,言人之所未言,从一个独特的视角,挖掘出了缺憾的价值——不仅能产生美,而且自身也有着独特的美。这一步的论述极为关键,因为它既为第三个分论点“接受缺憾,从中发现美,何乐而不为”的提出张本,又奠定了其逻辑前提。试想,缺憾既然自身就有着独特的美,人们岂不是更容易接受它?缺憾既然能产生美,人们岂不是也可以从中去发现美。

本文的缺点主要在于缺少实证。在对第三个分论点“接受缺憾,从中发现美,何乐而不为”的论述过程中,缺少实例支撑。此处需要补一实例,其因有二:

一是从论证的信度、力度来说,一般人接受“缺憾”尚难,更不要说“从中发现美”了,因此必须拿出真凭实据,才能让人不仅口服,而且心服。如果仅仅借“一只被咬过的苹果”进行比喻论证,而无一个有说服力的实例来加以支撑,只会给人以“巧则巧兮”,然终难以让人信服之感。独到的见解往往更需要实证,而非巧辩。

二是从论证的结构、效果来说,在论述第二个分论点“缺憾不仅能产生美,而且自身也有着独特的美”时,借“鸿沟”“薄纱”进行比喻论证之后,连举四时更迭、牛郎织女七夕相会、断臂维纳斯三个实例进行佐证,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从民间传说到艺术作品,信手拈来,言之凿凿,直击内核,要言不烦。而在论述第三个分论点时,却没有举一个实例。这就不禁让人生疑——这是不是仅仅是作者的一个臆断,目前还找不到实例。

此外,本文在语言表达和标点运用上也有一些需要修改、润色之处。

【升格技巧】

例证法虽然是议论文写作中一种常用的论证方法,但是多数学生目前还处于堆砌事例甚至讲故事、凑字数的能力水平上。广大学生要想提升自己的例证实力,就必须从储例、用例两个方面入手修炼内功。

一、储例——集开掘点。

学生在举例论证时,从自己的素材库中找出一个能支撑中心论点的例子并不难,但要遴选出一个还能支撑分论点的例子则绝非易事。何故?素材库中储存的例子开掘点太少。那么怎样来集成例子的开掘点呢?策略有三:一是梳理。储存例子时要画出“一网一线”,“一网”就是事物的发展要素网,“一线”就是事理的逻辑推进线。我们只有把“一网一线”梳理清楚,才能对例子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二是收集。我们在画“一网一线”时,往往会遭遇“网残线断”的尴尬。对此,可以通过“谈(与同学交流)”“搜(上网搜索)”“问(向老师请教)”等方法对例子加以修补,从而使之要素网完整,推进线闭合。三是积淀。随着阅读视野的拓展,我们又会接触到关于所储存的例子的新信息,这时可以通过摘抄、剪贴等方法将之整合到自己的素材本上。经过不断积淀的例子,“一网一线”会更加缜密,开掘点会更加密集,因而普适性也会不断升级。

二、用例——以议带叙。

有些学生在举例论证时喜欢在议论的“框架”中嵌进一个记叙、描写的“大肚子”,结果把文章搞得既不像议论文,又不像记叙文,成了“两不像”。何故?他们忘记了举例的真正目的。在议论文中举例的真正目的是“说理”——把“理”说得深入浅出、令人信服,而不是“叙事”——把“事”叙得形象生动、活灵活現。为此,在举例论证时不能描述,只能评述。其基本策略是“以议带叙”——以说理带动叙事,而不是“以叙代议”——以叙事代替说理。其操作流程有二:一是“洗例”。即以中心论点及其分论点为剪打理例子。直击观点、紧扣见解者,留之;若即若离、旁逸斜出者,去之。这一流程旨在使例子“去形象”,简洁洗练,不蔓不枝。二是“摆理”。即解剖其内部构造和外在联系等,评说其生成原因和发展趋向等。要像律师辩护一样把例子中能支撑中心论点及其分论点的事理一条一条地摆出来。这一流程旨在使例子“显事理”,“论”见依据,“证”见逻辑。

【升格作文】

咬过的苹果也芳香

江苏省阜宁中学高三(21)班 李嘉琪

曾听闻:“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过的苹果。”既然如此,何不直面缺憾,放声长歌?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可就是这八仙之一的李铁拐,却跛了一只脚。明明已是仙人,为何摆脱不了肉身的残缺?明明已得仙药,为何医治不了自己的跛脚?

这难道不是想示现世上本无圆满吗?

花开花落,月圆月缺,大自然这一神奇的造物主已悄然提醒我们事无全美,更何况前人呢?君不见,梁山英雄好武艺,各有缺憾难开言。武松勇而杀戮成性,杀尽一府上下百号人口;李逵忠而行事鲁莽,大事小事只顾一腔热血;晁盖重义而才智平平,百年以后声名湮没无闻;宋江仁而一心招安,致使梁山最终走上末路。英雄豪杰尚如此,何况尔等平凡人?

由此可见,这世上并无圆满,那么追求圆满不也就成了虚妄吗?倒不如直面缺憾,笑对风雨。

有人说,距离产生美,而我却说,缺憾产生美。圆满是远处金碧辉煌的宫殿,而隔在宫殿与我们之间的鸿沟则是缺憾。正因为有了这道跨不过去的沟,我们才对完美产生了无限的遐想,它就像美人脸上的一层薄纱,不但没有掩盖美丽,反而使得美丽更加神秘诱人。

正是有了缺憾,才有四时之景变换的神奇现象,才有牛郎织女七夕相会的浪漫传说,才有断臂维纳斯传世的不朽奇迹。这是缺憾创造的美,也是它自身 的美。

接受缺憾,从中发现美,何乐而不为?

然而,接受缺憾,并不意味着将缺憾放置一旁,任它在角落蒙尘。虽然我们不能将一只被咬过的苹果恢复原状,但我们可以把它的芳香给予需要它的人,待只剩残骸,便播下希望的种子,至明年生根发芽。

缺憾在一般人的眼中只是废物,但在另一些人的眼中却可绽放光彩。苏轼一生屡遭贬谪,可谓历尽坎坷。可他并没有一蹶不振,而是“自爱铿然曳杖声”。他把缺憾酿成一坛酒,化成几行诗。从此,历史上少了一个能臣,却多了一个贯通诗、文、书、画的可爱的文人。可见,无用不是缺憾,缺了“无用之用”的心性往往 生憾。

苹果因为芳香才会被咬,承认了缺憾,也就承认了芳香,唯此才能发现自己的美。

【老师点评】

本文的论证功力显现于步步为营,逻辑性强。作者首先揭示出缺憾的属性——客观存在性;接着阐述了缺憾的价值——不仅能产生美,而且自身也有其独特的美;最后指出对缺憾应持的态度——接受它,并从中发现美。特别是在最后一点,作者从一个上帝咬过的苹果上品出了“接受形之残,释放味之美”之理,从一位大家身上读出了“放下仕途之缺憾,成就文苑之完美”之理,相当中肯,颇具东方智慧。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苏轼一例为全文增色不少。其一,它弥补了分论点三在论证上有喻无例的缺失,既见妙理,也见实例,事理相生,相得益彰。其二,在论述过程中,以“屡遭贬谪,可谓历尽坎坷”来落实“缺憾”,以“贯通诗、文、书、画”来落实“完美”,以“自爱铿然曳杖声”“把缺憾酿成一坛酒,化成几行诗”来落实发现、追求、成就美的过程,这就将分论点三的各个要点一一述清论透,言简意赅,干净利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