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樟村的澡堂

作者:邹欣怡

雾气蒸腾,温暖的灯光使浴室亮堂起来。我眯上眼,思绪又回到了干涩的傍晚,瑰红色的黄昏。作为南方人,我第一次迈进了公共大澡堂。

澡堂里的灯光一如既往地昏黄阴暗,灰尘细细密密地爬满了日光灯泡。望着灯光,我闻到飞蛾挣扎的焦味,闻到腐朽而陌生的黏湿的味道。简陋的池子并不干净,由砂石混着水泥浇筑而成,边缘已磨损,裂痕里生长着顽强的野草。澡堂里的人,赤裸裸的肉体在雾气的掩盖下若隐若现。我站在原地,始终不愿褪下身上最后的防备。妇女的自在,孩子玩水时咯咯的笑声,让我的古板与固执都显得苍白。

我站在澡堂前,歪着头审视这栋几十年的老建筑——时光的流逝没有带来历史风韵,不过徒增破旧感罢了。不收费,不管理,村民们只是静静地享受大自然的馈赠。来自大地深处,系着地球火热跳动的心脏,温泉洗涤着或老或少的无数躯体。我却为此感受不到同源的共鸣,成了故乡格格不入的旁观者。

从小就很少回老家,外婆、舅舅和母亲都走出了他们童年的家,向外向上继续生长。老家是深山里的小村庄,留下的人大多是外婆辈的朋友。一般只有清明才会回鄉。崎岖蜿蜒的山路驱使汽车不断攀登,泥泞狭窄的道路迫使我们下车步行进村。漫山遍野的绿是种植得很规整的菜园,整齐背后缺少了绿色该有的野性与随意。

走在街道上,外婆和每一个人打招呼,闲聊一会儿,就会收到无数午饭邀请。我看见外婆像久旱逢甘霖的稻子,在这片曾经熟悉的大地上,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重新焕发光彩。而外婆回到下樟,一定要做的事少不了去澡堂洗一次澡。她总说在那儿洗完澡,就能又活过今年,活到明年再回老家的时候。骨子里的坚持成了信仰,我想,也许外婆的根在这座高山上的村庄里,在盛满湿气的温泉澡堂里。

外婆拽着我说,在澡堂里洗一洗,能洗干净身体里的污浊。我半信半疑着跟了进去。或许我还没有做好迎接另外一个世界的准备,进入澡堂发现没有单独的淋浴间,只有一个大池子,以及摆放在门后用来装衣服的竹箩筐后,有些不知所措。外婆和母亲自然地开始进入洗澡的程序,很快融入了到氤氲的热气之中。我找到角落,默默地脱下衣服,然后以最快的速度钻进池子。令我始料不及的是,水太烫了,我没忍住大叫了一声,跳了出来,着实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力。不过她们只是笑笑,又各自忙各自的事去了,这对于她们来说不过是再普通不过的小插曲。

缓慢地再次进入池子,渐渐适应了水温,我也开始放下紧张。浸泡到温泉里来,给我一种类似处于子宫中的安全感。环视四周,外婆和一位奶奶在聊天,一个十五岁左右的女孩静静地在角落洗头发,还有不愿洗澡到处乱逛的孩子。褪去所有装饰,人们在这个公共澡堂里坦诚相见,每个人都是和善友好的。或许这座澡堂在默默守护着大山里的自在和人类的纯真,以及流淌在血液中厚实的情感。那是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自我的一种尊敬,不像菜园那般规整,却若山野中肆意疯长的草木繁花。

我多想抱紧这座远在高山之上的沧桑村庄,将生命中的一缕淡淡的烟融入潮湿的雾气中。若是多年以后,我能回想起下樟村里那个不太干净的澡堂,也许我也能在繁忙的禁锢中找到一丝自由的味道。

(指导老师:邬 双)

肖尧留言

好的文字,会让人产生很多很多的怀想。比如,经由本文,我想到的几个关键词:农耕文明,乡邻文化,母题,生命,敬畏肉身。经由每一个词,又都可以再联想到更多的细节、历史等。再如此这般延展下去,会发现写作的主题如此之多,单拎出来一个,都可以亮人眼球。如此,会对中学生的写作充满无尽的期待。如果你是有心人,读过本文,能想象出另外可以开掘的题材,用妙手绘写出来,一定也会是很厉害的文字。这大约就是以文字影响文字吧!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