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视

作者:陈慧雯

古语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人生天地间,目有所及,亦有所视,有所不视。

若视者皆声色犬马,灯红酒绿,选择无視,莫不为明智之举。

红楼之著,有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之说,“步步留心,时时留意”,是她对世俗的洞察与窥探,视之,是贾府之奢;探之,是人情世故。她会视,却未学会无视。因此,才在宝玉与众姊妹的交往中生出猜忌与不安,落得多愁多病身。倘若她能宽心而活,视喜不视悲,视善不视恶,如板桥之言“难得糊涂”,那生活竟也能多出几分滋味。《增广贤文》中说道:“他人观花,不涉你目;他人碌碌,不涉你足。”有所不视,是对心灵的一份宽容。

庄子在《人间世》中畅言:“夫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而不救。”若说“视”是擦亮一双慧眼,全面、历史、辩证地分辨是非,是“人生四看”之说——“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群行群止看识见”,愚则更认为,选择无视,当为不以目之所见断善恶,反以心之所明识是非。欲读懂世间的纷繁,除了以目视,还须佐以耳聪,辅以心明。千百年前的李白,毅然言道:“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一代诗仙,他追求的是浪漫,他以醉之名来无视世间的浊恶伪善。他的生命虽不长,但沧海已尽在心头。不以目视,而为心动。

《庖丁解牛》中,庖丁曾进言:“不以目视,而以神遇。”看到这里不禁莞尔。古人之智慧,以小见大,心神明智。生活中很多事情就如庖丁解牛一般,技术不过是套路,技巧方是恢恢乎而游刃有余之正道。“目无全牛”,我们才能更加清晰地看到问题的本质。有时我们的困惑仅仅是出于既想见星辰大海,又不愿舍弃表面的浮华虚妄,才会痴迷于碌碌人世,只一味追求钟鸣鼎食,钟鼓馔玉。余秋雨说:“世间真正温煦的美色,都熨帖着大地,潜伏在深谷。”目之所视,有舍有得,学会无视,亦是人生大智慧。

常言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时常过分依赖自己的所见,殊不知,他人之智慧不可无视。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魏源有言:“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当下中国“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正当下伟岸身姿朗。它因冉冉升起的科技之光而欣欣向荣,也因千年文化的流传,博众约取。以己所能,融合众智,阴阳互彰,刚柔并济,外修文化之城,内修精神之剧,刚柔兼修,外勇内雅。无视自己曾经的辉煌,它一路进取,一路成长。无视他人的挑衅与不屑,坚持自我,努力奋进。但也从不无视他人的智慧,学习西方文化,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以丰富自身的涵养。有所选择,有所摒弃,有所无视,有所正视,才能尽显“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的风骨。

所以,我们是不是应该把目光从试卷的方寸之间解放出来,有所视有所不视?无视浑浊,保持内心的刚正,不以目视,用心去感悟世间之绚烂。学会无视,却也须做到兼听则明,如此,我们才能心中有情,笔下有物。

老师点评:

世间只要存在一只黑天鹅,就不能证明所有的天鹅都是白色的。在面对“无视”这个作文题时,大多数同学未能全面地看问题,只论证“无视”的重要性,而忘了去寻找一只黑天鹅,因此不能提出科学、严谨、无可辩驳的论点。而本文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图尔敏论证方式,找到了那只黑天鹅——他人的智慧(不可无视),提出了独到之见:人生天地间,目有所及,亦有所视,有所不视。这是本文最大的亮点。

另外,作者博览群书,文化功底深厚,思维缜密,论证有力,也为文章增色不少。

(指导老师:朱阳慧)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