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行此事,我所乐也

作者:林可塑

  梦醒回时,月色似丝绸滑上窗檐,头一偏,却总可以触碰到枕边堆叠的书页,恍惚之中闻到那纸的暗香和略带陈腐的甜味,心中不由得安然许多,翻身睡去,亦更是香甜。曾悲悯那些以竹为简,却又满怀憧憬书香之心的古人们,但转念一想,古人自有其一番情怀,兰亭之上,读史流觞,此乐何极。故不再烦忧,操闲笔闲墨,记书,亦记人情世故,记许许多多人和书的灵魂游戏。

  在我卑浅的阅历里,读书是最无局限,而又最有局限的。何处不可读书,在飞悬的瀑布下,在草虫的伴奏里,在幽长而又幽长的雨巷间。只要有一点点光亮,阅读就不会停止。上海的老人们在略略晃荡的地铁里读书,老花镜后的灼灼眼神在莎翁与马尔克斯之间游走,便成一趣。而读书也要讲些规矩,直面满桌人间烟火,油水氤氲,此时两三章梁实秋、汪曾祺之文,便成一道开胃菜。腹中空虚时切不可捻开看一二页,其细腻之笔法使人心中爪挠,猴急不止。旅途中,包中总要带些书,卫斯理的小说,厚厚一本,起承转合、探觅线索之间,不知已到异国他乡。而一身倦惫,下榻酒店,夜阑人静之后,需要一本诗选来迎合那似有似无的乡愁。几篇辄止,次日再出游,山路两侧,花瓣中似乎也写了诗,而花香成诗,更为妙绝。

  一本好书,值得我苦苦找寻。密友曾借我一本书,记得是北岛的《城门开》,封页是糙劣红纸,刻意营造的那一份肃穆和端严。轻读几页,其中灯影迷迭,历史在尘烟中回现,不知不觉已漸入佳境。无奈归期将至,虽极不舍,只得作罢。心中却依旧挂念那暗红色的面皮。我在每一个书店书屋,在一排排漆木书架上,目光在红色上找寻飘忽。一次又一次失落,直到我激动地拿到此书。若不是之前的执拗和不弃,这书不会成为案前的珍宝,其意境亦成《广陵散》。

  我是一个学生,而学生是很“馋”的。馋的并不只是美食,而更是好书。每个星期日,学校给我们一个下午的休息时间。无处可去,便邀上好友,直奔图书馆。这里的书都有些陈旧,有时却可以寻觅到一些珍本。各自找了书,坐在一张桌子旁,边看边交流。看完一本,换!你的换我的,我的换你的,若是好书,则会遭到大家争抢。一次,一个朋友翻出来一本《马可波罗行纪》,传来传去,自己倒落个两手空空,茫然地念叨着:“我的书呢?我的书呢?”便是有些可怜的了。

  隐约记得进初中的前一天晚上,月照无眠,心中等待那个激动而又迷惑的时刻。我从床上一跃而起,拉开早已准备好的书包,塞入几本最为贪恋的书,又翻身上床,一夜无梦,直至天亮。

  书不仅是一本书,书可能是历史,是诗意,是禅理。读李贺以一带吴钩,读李清照以抬嗅青梅,读李白以直济沧海。书林之中,读一家以独辟幽径,读百家以通达天下。其中之选择,便是生活中所可以寻觅到的那一丝的哲学。

  (指导教师 黄忠、朱慈涵)

  点评

  这是一篇饱蘸感情的散文,字里行间流露出了作者读书时无穷的享受。文章亮点鲜明:其一,意境优美,情真意切。开篇带读者进入了一个弥漫着书香的情景,接下来对“读书是最无局限,而又最有局限的”描写也充满了诗情画意,同学们抢读《马可波罗行纪》的场面更是形象有趣。其二,语言讲究,表现力强。作者善于遣词造句,诸如“月色似丝绸滑上窗檐”等语句将无形的月色写得立体可感,十分细腻;句式灵活,节奏明快,譬如“看完一本,换”“我的书呢?我的书呢?”极具感染力。

  (点评教师 徐巍)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