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永玉:眉飞色舞千千样

作者:Ms Oh

  【观点引路·高档的幽默】无论是困窘的年轻时代,还是后来的功成名就,黄永玉都不改乐观豁达的本性,而这通通在他的幽默中得以体现。他的“段子”一针见血,尖锐处却只对着自己。即便成为公认的艺术大师,调侃也还是自嘲式的,从不给人居高临下的感觉。他对命运张狂,却对他人谦和。

  【适用话题】乐观 豁达 幽默 自学成才

  艺术大师黄永玉除绘画外,书法、雕塑、小说、散文、设计、建筑无一不精。神奇的是,这些技能全都是自学。黄永玉既不是出身于书香门第,也没有天赋异禀,反观他的前半生风雨飘摇,本可能被蹉跎成一个向命运低头的人,他却乐呵着将磨难转化成财富,让自己成了一个好玩儿的老头。

  1924年黃永玉出生,祖父乍见长孙,便说:“这孩子肿眼泡、扁鼻子、扇风耳、大嘴巴,近乎丑。”黄永玉却不以为意,属鼠的他成名后戏谑地画了幅老鼠图,上署“我丑,但我妈喜欢”。12岁时黄永玉一人外出求学,疯狂爱上读书,也从那时起,他养成了“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的心境。但黄永玉的成绩却很糟糕,6门课加起来不到一百分,只能留级。留级5次以后,他退了学,开始了漂泊生涯。其间,他当过瓷场小工、码头苦力、中小学教员,也刻苦钻研木刻。这个家境贫困的少年,只能凭借自己单薄的身躯与生活对抗。对他来说,填饱肚子最要紧,以至于他看到一对夫妻吵架,还诧异不已:“都有饭吃,还打什么?”

  但生活越残酷,黄永玉越开朗。“我什么都往好处想,很乐观,把不正常的日子也要往正常里过。”1948年,黄永玉前往香港,从事木刻创作兼自由撰稿人,后又进入《大公报》工作。有一次黄永玉和金庸等朋友吃饭,大家都没带钱。于是,黄永玉画了张速写,蘸酱油着色。金庸打电话叫来在报社工作的叶灵凤,黄永玉交上画,叶灵凤预付稿费结了饭钱,大家尽欢而散。虽然挚友在旁,但黄永玉的生活依然十分窘迫,但他最擅长苦中作乐,他觉得房子虽小,但窗外有好多木瓜树,还能看到一口井,说这是“破落美丽的天堂”。他还把这种精神发扬到朋友身上。当年黄霑负债又失恋,黄永玉安慰:“失恋算什么,你要懂得失恋后的诗意。”后来黄霑给他写了几句词:“眉飞色舞千千样,你是个妙人,是个少年狂。”

  1953年,黄永玉一家离开香港,去北京开启了新生活。他凭着艺术造诣当上了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设计的金猴邮票成为炙手可热的珍藏;在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办画展;获意大利总统颁发的“最高司令勋章”……也渐渐成了公众熟知的那个酷炫的老头儿。

  他的画自有一番人生哲学,也因为说话犀利逗趣被好多人称为段子手。但是在他嬉笑怒骂的话语中,能看出谦虚与自省。曾有人恭维:“您画的‘猴票’非常著名。”他却耿直地答:“不是因为我的画,是因为猴票印得太少了,别的生肖票印得多,配不上套,猴子就贵了。”面对名气与诋毁,他从来都不屑一顾。他的名片上只有几个字——“享受国家收费厕所免费待遇(港澳台暂不通用)”。面对死亡等很多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字眼,他都脑洞大开:“我死了,立即火化,骨灰放到马桶里,就在厕所举办个告别仪式,拉一下水箱,冲水、走人。”

  黄永玉的“老不正经”,其实都是因为他对生活、对艺术一直保持着热忱。外人只看到他的功成名就,却忽略了他直到现在依然每天工作超过十个小时的严谨态度,也忽略了他经历了灰暗岁月却依然乐观豁达的精神。历尽沧桑,洞悉世事,归来依然是顽童。

  (摘自微信公众号“看见一个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