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名师押题:共享洁净的天空与大地

作者:杨通讴

  名师押题

  2017年国家环保局发布消息:我国1/4国土持续雾霾,受影响人口达6亿;九成地下水遭污染;1.5亿亩耕地受重金属污染,其中华南部分城市遭受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高达50%……

  雾霾、沉降、地下水污染、土壤污染……这些关键词无不说明,大规模、高强度的土地资源开发,以及高污染、高消耗的传统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如何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期待,正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焦点。

  要求:请根据材料内容,任选一角度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押题理由

  2017年高考作文命题呈现以下特点:

  紧扣时代热点、融合多维话题、任务都带规定性。“共享洁净的天空与大地”一题,较好地吻合上面的命题趋势,又适合引导考生关注现实社会,解决实际问题,检验创新能力等。形式可叙可议,极可能被考到。

  思路解析

  本题材料分为客观叙述和议论两部分,命题人的意图在议论中不难感触,写作范围十分宽泛,只要围绕保护环境,科学利用,可持续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期待都可以。当然,从对立面立足,指斥乱决策、以牺牲环境换经济等角度也是可以的。下面试选三个角度,以供参考。

  1.但余方寸地,留与子孙耕。九成地下水遭污染,1.5亿亩耕地受重金属污染……长此以往,经济虽然发展了,但我们还能有一寸健康的土地吗?我们的子孙去哪里栖息、耕耘?

  2.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雾霾、地下水污染、土壤污染……地球已不堪重负。这种以糟蹋土地资源为代价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做法极为愚蠢。

  3.尊重土地,科学发展。大规模、高强度的国土资源开发和高污染、高消耗的传统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只有尊重自然规律,保护土地资源,科学利用,才能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文体可根据自己所擅长的来决定,但叙事得既生动形象又能体现环保、发展、和谐等主题;议论文不仅要紧扣材料核心,观点正确,而且分析问题要切中肯綮,解决问题方式要科学。

  突围角度一:关注现实增温度,开具药方理服人

  名师支招:阅卷老师一般都很关注你的开头和结尾,好的开头和结尾往往会让你得高分。比如设置疑问、反问式的开头:“雾霾、地下水污染、土壤重金属污染……辽阔大地已伤痕累累,奄奄一息。如今的土地,哪里还有油油的肥沃?哪里还有汩汩的清流?哪里还有翠翠的青山?哪里还有丝丝的清风?”

  【佳作赏析】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贵州省印江一中高三(2)班 冉 霞

  材料说:我国占“1/4的国土持续雾霾、受影响人口达6亿……”地理课告诉我:我国是一个占世界人口总数三分之一的农业大国,可耕地面积却只有18.26亿亩,人均耕地面积还不足1.4亩,只是世界平均值的40%。它们都指向一个事实:我国耕地紧缺,“土地安全” 令人担忧。

  我们该如何来有效地保护这赖以生存的“命根子”呢?

  联想到正在快速推进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目睹那种为了一时之利、一己实惠而疯狂地乱占、抢占农村宝贵土地的恶劣行径,有识之士无不心急如焚。近些年来,中央越来越急促地发出保护耕地、合理利用资源的指示,并严格地给耕地、山林、草泽、江河湖海等画上了保护红线。这些措施正是斩断环境污染的利剑。当然,其中至关重要的是要制定更加周密、严厉的法律,严惩任何破坏、侵占和乱用土地的行为。所谓治沉疴必用猛药,对那些拍脑袋胡乱决策,肆意糟蹋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严惩不贷,如此,资源保护才能立竿见影。

  有的人脑子里总是存在“用土地换幸福”“用资源换发展”“先发展后治理”的思想,这正是典型的建设发展上的鼠目寸光、急功近利。这些年地球已频频用反常气候向人类发出了严正警告,我们再不能冥顽不灵,绝不要因为搞工业化、城市化而放松对现有土地的保护。一个农业大国,13亿人口得依存土地生活。我们再怎样快的工业化、城市化,土地资源都必须得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否则,势必酿成灾难性的未来。

  不仅利用土地是这样,凡事皆然。所谓“不谋长远者,不足谋一域”。任何以牺牲资源换幸福的所谓发展,都不是真正的发展。我们应该时刻记住先人的忠告:“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名 师点 评

  本文开篇在翔实的数据基础上提出观点,形成悬泉欲下之势。接着联系现实摆事实,指出用严刑峻法管控土地的必要性,义正词严。再以假设论证的形势批驳当下金钱至上的一些错误论调,并正面阐明土地于国于民的重要性。引申到做任何事都应从长计议,不可短视,强化了文章主旨。

  突围角度二:对比造势平添力量,广征博引理据丰赡

  名师支招:恰切的论证方法也是获取高分的亮点,比如选择论据引申法:“我国耕地面积不多,加上人口众多的原因,人均占有量反而处于世界低水平。因此,十分珍惜土地资源就成了我们的第一件大事。不同国家和地区土地资源分布极不均衡,那么是不是土地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就可以随意浪费?这就不仅是关乎尊重自然,爱惜土地的事了,更彰显着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基本素质。”

  清风明月最无价

  □贵州省印江一中高三(2)班 唐春燕

  如今,城市崛起了,GDP激增了,可土地却干涸了,河水发黑了,树木枯萎了,空气重度污染了——清风明月杳如黄鹤,地球已不堪重负。对此,不禁让人思慕起东坡“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取之无禁,用之不竭”的奢侈来。

  君不见,越来越多的人难忍水的污染,千方百计穿云钻雾到深山寻找矿泉水;难忍饭的异味,千里迢迢到农村寻找无公害食物;大街小巷口罩重重时,人们争先恐后去森林氧吧吐纳、洗肺……可现在究竟哪里还有那时的“一路歌行青青地”?哪里还有“人约艳阳天,一嗅春风味”?谢公流连的秀丽山水还在吗?吴均流连的富春江是否還“水流飘碧,千丈见底”?清风明月何处寻?

  这些年,由于一些地方只管要GDP的增长,无视环境,恣意在黄土地上妄作“大手笔”,造成严重后果。偌大的中国,多少烟囱林立黑烟滚滚,多少河流萎缩臭水汹汹,多少童山秃岭沙滚滚骨森森。环保监测:江河污染告急!耕地污染告急!粮食污染告急!

  古人在万物繁衍生息的春天尚且知道“春禁”:“无杀伐,斩大山,行大火”,知道在不同的季节采用不同方式,让大自然调养复苏,为什么历史向前发展了2000多年后的今天,许多人反而只管饮鸩止渴,自掘坟墓?古代对执政者也有环保要求:“不能谨守其山林菹泽草莱,不可以为天下王”,为什么今天有人会对大自然如此肆无忌惮,予取不予休?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母亲,地球对人类的友善,恰如庄子说的渾沌对倏与忽,“待之甚善”。人类对地球的伤害,亦如倏与忽对浑沌,“日凿一窍”,必将致其“七日而死”。

  而今之势,严明环保法典,依法治污,乃当务之急。唯有高悬环保利剑,大刀阔斧,法定休禁,才能起死回生。小污如慢性中毒,留人苟延残喘;大污如饕餮剧毒,会让人登时毙命。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良好风习已刻不容缓。

  不如此,青山绿水何处可得?清风明月何日可期?

  名 师点 评

  文章用对比的方法比较论证,突出古今环境的天壤之别,突出古人四时知禁的睿智和今人盲目追求经济效益的贪婪;最后结合现实指出休禁、治理的方略,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观念。全文引经据典,引言精到简约,给人强烈信服感。

  突围角度三:借物抒情抓细节,动人之处不需多

  名师支招:运用正反假设式结构。即围绕论点设置两个假设语境,以差异因素形成相反格局,一正一反,在对照中揭示观点。如:“设若人人都以为自己对环境的破坏微不足道,相互效尤,聚沙成塔,集腋成裘,长此以往,地球家园必将毁于一旦;设若人人都明白今天以牺牲土地资源、破坏生态环境换来的经济效益,明天得用百倍千倍的代价来偿还,甚至万劫不复,得不偿失,自然会最大限度地尊重自然,坚持可持续发展。如此,则土地幸甚,地球幸甚。”

  【佳作赏析】

  又是柿饼黄熟时

  □贵州省印江一中高三(2)班 代欣然

  一个深秋的周末,我回到家,刚吃过午饭,妈妈就吩咐我去寨子上喊几个劳力来,帮忙砍掉地里那些柿饼树。这些果树可是爷爷留给我们家的绿色银行啊!

  我一出门,脑子就过着我家那片柿饼林。那些柿饼树生长多年,都有脸盆那么粗。枝条一律张张扬扬地朝四面八方铺开,舒枝散叶的日子,几乎风雨不透。一进深秋,树上的叶子金黄金黄的,地上满满一层亮亮的金箔,但树叶依旧密密匝匝,不见天光。树上结满了果子,也一样的金黄稠密,晃眼一望,你还以为是清一色的满树黄叶,哪有果子?当目光慢慢地穿过相互覆盖遮掩的一片片黄叶,你才发现在黄叶后面躲躲闪闪着一个个呆头呆脑的柿饼,它们胖胖墩墩,略略方正,像三四岁的娃娃脸,正在黄叶间跟你捉迷藏呢。一会儿从帘幕重重的黄叶后面蹦出,像是怕见生人,眨眼又从黄叶间隐没了,一个二个三个……看着看着,眼就花了;忽而满树的黄叶,忽而满树的笑脸,忽而满耳的笑声。空气甜得醉人,稠稠的,化不开,像浓郁的蜜汁。鸟雀也不怕人,叽叽喳喳在树梢捡那又大又甜的果子啄食,相互说着话,聊着家常,打打闹闹,活像当年的我们。

  恍惚间,树叶一下子变绿了,绿得苍翠欲滴,我也回到了童年,回到了炎热的夏天。

  树叶是哪天黄的,我不知道,柿饼是哪天黄的,我也不知道,我是哪天长大的,我还是不知道。只记得年年秋风中,片片柿叶红云翻滚,枝丫上到处是满面红光的大柿饼,簇簇挨挨,晃晃荡荡,一股甜腻腻的味道喷薄四射。这时,便是摘果子的时候了。

  爸爸习惯找来箩筐放在树下,边往身上捆着袋子,边叮嘱我们帮助捡果子。一家人喜上眉梢。爸爸时而双手齐摘,时而一手攀树,单手摘,上上下下,在枝杈间腾跃,一会儿地上就堆出了座座金山。

  如今,果树还是那片果树,可在炼钒、炼锰、炼焦的滚滚烟尘里,它们早已直不起腰,仿佛一群佝偻的病老,在不住地咳嗽着。

  又是柿饼黄熟时,果林中再也没有了记忆中甜腻腻的空气,黄叶间再也没有了那胖墩墩的柿饼,啾啾的鸟鸣也消失得无影无踪;河水浑黄,鱼儿也不见了影子;漠漠的田地,再也不见了沉甸甸的稻穗;爸爸因在锰粉厂劳累多年,随着肺癌早早地离开了人世——

  我一路低着头,默默地想着亲爱的爸爸,想着那些高大的柿饼树,甜甜的柿饼——

  名 师点 评

  1.结构简洁,抒情独特。全文情感真挚,于不动声色间,以深沉厚重的叙述表现了对爸爸对果树的想念,表现出了对环境污染的控诉。2.文字流畅,手法精当。文章对果树、果子、香味的描写,对爸爸劳动的描写都惟妙惟肖。表现出极强的文字功底和审美修养。3.构思巧妙,借物抒情。文章意在表达对爸爸的深切思念,却将万千情感化入了一株株柿树。以小见大,角度独特。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