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画家生存指南

作者:张佳玮

【适用话题】清高 价值 选择 大师

1487年,佛罗伦萨的画家菲里皮诺·里皮先生接了个壁画订单,合同上说:“作品中一切人物,须由画家亲自完成。”

您会想:这不是废话吗?还真不是。欧洲艺术家也都是生意人,订单太多,为了批量完成,就让助手帮着画。意大利大师里,师父抢学徒的作品署自己的名,所见多有。当然也有例外,大师吉兰达约就遇到过这事:有个14岁学徒的爹上门来,理直气壮地跟他要钱,吉大师却生不起气来,老实支付了薪酬。为啥呢?因为那学徒才华横溢,名唤米开朗琪罗。

艺术家赚钱确实不易,于是格外精刁;雇主也不能笨了,就须与艺术家斗智斗勇。北方画家还要惨一点:荷兰那会儿是世俗社会,画家面对的不是意大利的教廷,而是新贵阶级、地主大众,算起钱来更抠。晚年伦勃朗给阿姆斯特丹市政厅画历史场面《克劳迪斯的密谋》,接了一千盾;刚画完就被要求退还1/4的金额,因为市政府嫌难看;后来市政府找了个德国画家另外补了幅,就把伦勃朗那幅画退还了,钱当然是照单全部索要回去的。

真不易!相比起来,中国画家呢?阎立本遇到过一回事:唐太宗与一群学士在春苑划船玩,看见好看的鸟儿,就让学士们歌咏,召阎立本来画画。阎立本当时的官位是主爵郎中,一头大汗地跑来,趴在池旁边,调色作画,抬头看看座上宾客,难过极了。回去对儿子说:你记着,千万别学画画!

唐宋之际,为宫廷画画的诸位,多少都经历类似命运。不为宫廷画画的呢?也有。

八大山人朱耷,出了名的不羁。都说他老人家去跟贩夫走卒玩儿,乐意随手画几笔;达官贵人来求画,反而不允,潇洒得一塌糊涂。然而17世纪末,南京的黄研旅却托一个中间人给朱耷带了十二张纸,以及一笔所谓“倾囊中金为润”的钱,一年后,朱耷寄回了十二册页。后来画家们报价,都用“润例”。

郑板桥公开挂过润例,一幅中尺寸挂轴四两银子——而他老人家1748年说过,年景好时,一年卖画能有上千两。那显然已经不是闲来画着玩了:得是专业投入,才能有这产量。

但画家大多是读书人,君子不言利。所以一般来说,订购画作,得有个中间人,把那些铜臭味十足的事儿抹过去。许多时候,甚至画作的酬劳不是钱,而是人情或实物。比如,唐伯虎就被请到苏州富商家里同吃同住,画完之后,拿到了古董铜器与丝绸做酬劳——这就是作为一个宾客的姿态,比单是拿钱,要风雅多啦。

最微妙的例子是:清朝一位女士缪嘉蕙,她不只以画换功名而已,实际上她所画的,都被慈禧拿去署名赏大臣了——没错,她就是个枪手。但考虑到三品服色,宫廷富贵,大概也是历史上最富贵的枪手了。

(冯国伟摘自2018年4月26日《广州日报》)

【素材分析】阳春白雪的艺术是高雅的,可以束之高阁,供人景仰;而须食人间烟火的艺术家却清高不起来,常常得计较作品的酬劳,甚至明码标价。艺术的价值自有其精神的一面,可也不能拋开物质的衡量,有时候物质的标准可以更加直观地表现艺术的价值。

(特约教师 倪丽彬)

NEW视野

梨视频2018年4月21日报道,出生于河北沧州农村的陈立雯曾在美国名校攻读硕士并成为环保志愿者。回国后,她决定到农村搞垃圾分类工作,因缘际会,她到河北保定涞水县南峪村开展垃圾分类。有时候在农村清理完垃圾,陈立雯回到城市坐地铁,因为身上的味道会被人躲着。她说自己对物质没有很多的需求,这个事业能把理想和兴趣相结合,非常满意。白岩松评价:“希望像她这样的人再多一些!”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