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可寻

那天放学,我随着人潮走出校门。同学们有的被家长接走了,有的结伴回家。

此时,一阵风吹来,眼前飘起纷纷扬扬的“雨”,原来是风吹槐花,淡黄色的小花簌簌飘洒,落了满地。我抬头仰望,老槐树粗壮结实的枝干撑起一片清凉,低垂的新枝上缀满一串串白色和浅绿色的槐花。

古槐的枝叶和花朵在风中不时摇摆、飘荡,轻盈地荡漾着,无论身旁怎样嘈杂、喧闹,它就这样绽放着,不急不慌,等到夏风到来时,自是一场翻飞的风华。

这便是槐的精神。不争不抢,恬淡宁静。我站在荡漾的枝叶和花朵下,内心平静。只是,北京的国槐是没有香气的。虽然国槐被誉为北京的“市树”,但在我眼里,怎么也不及故乡山东的槐亲切、美丽。

故乡孤岛镇以万亩槐林著名,我的记忆封存在那里变成景区之前。小时候,每年暑假我们都回到爷爷奶奶家,一家人就去槐林游玩,槐花的香甜味会飘得很远。我寸步不离家人,生怕自己迷失在这片“童话森林”里。

我骑在父亲的脖子上,伸手就能摘到那些饱满的槐花。白的、紫的都可以直接吃,我陶醉在清甜的槐香里。父亲说,他小时候奶奶常做槐花烤饼,还有蒸槐花,可现在吃不到了,只有每年故乡人寄来的槐花蜜——那种芬芳的滋味是市面上的罐装蜂蜜远不能比的。数不清的槐树叶在风里沙沙作响,若是风再大些,漫天纷飞的树叶和花瓣混合着花香缭乱人的心神,却让人感到宁静……中国古代的诗人常说,槐是孤清寂寞的,但是在那些诗里,每棵槐树清冷孤傲,却不会有兀自神伤的寂寞。

就是这樣斑驳无声的树影,芬芳了我整个童年。

在我心里,槐只有花和叶共存时才算完整,二者缺其一,即使树就在眼前,都不算真正的槐。

我家楼下种着一排龙爪槐,我对它们不屑一顾——这无非是一种变异的、造型奇特的树,不能登大雅之堂,没有真正的大树宽厚和深沉的气质。每次路过,只是像欣赏雕塑那样,看一看它们富于几何特征的树枝。

直到有一天,我疲惫不堪地往家赶,看到这排龙爪槐上盛开着小白花。这些槐花静静低垂,依旧与世无争却清高的模样,给人清新之感。这些小花并没有触目惊心的美,却一下子照亮了我的心。

突然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惊喜,接着想到:这并不稀奇——早该注意到“龙爪槐”的名字里,有一个“槐”字。

教师点评

小作者借助几段与槐相遇的经历,写出了每一次对槐的认识和感受,槐树伴随自己从儿时到现在,自己的成长和心路历程借助槐展现出来。

(靳 辉)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