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虽凛冽,亦或能取暖

作者:邓海建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宿管阿姨汤杏芬6年写出200多万字网络小说的事情被报道后,这位汤阿姨一下成了网红,她的故事一度上了微博热搜榜,成了网络热门话题。最让汤阿姨惊喜的是,2018年7月11日,浙江网络作协正式向她发出了邀请。

一位宿管阿姨,能写出200多万字的6部中长篇小说,这大概比遥远的“学长学姐”更励志。从“文学扫地僧”到网络作协会员,汤阿姨还是那个汤阿姨,杭电宿舍还是那个杭电宿舍。唯一不同的,是墙外千万里处都弥漫着梦想之花的馨香。

有人喜欢从成功学的角度来解读“杭电汤阿姨”的故事,诉诸人生价值,诉诸普世意义。不过,从最初出发点来看,这大概只是文学的一次低吟浅唱,一不小心再度余音绕梁。

汤阿姨的小说,最有意思的是略带自传色彩的《浮萍本无根》。它以亡者的视角追述了两个家族的辛酸血淚史: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母亲,肆意安排子女命运,浮沉辗转的一生。这部悲情现实主义作品,既有魔幻的味道,更有刻骨的印痕。洞悉人性之恶,方能治愈心灵。就像汤阿姨说的,“我1969年出生在农村,过过苦日子。灾难主要是人性弱点造成的,我曾经深受其害……”这样的表述,让人不经意间想起范雨素。

2017年4月24日,育儿嫂范雨素讲述个人经历的《我是范雨素》在网上发布,阅读量迅速突破百万。“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读的书,命运把我装订得极为拙劣。”44岁的范雨素用冷眼旁观的语气,讲述了自己和农村家人的故事。在范雨素的小说观里,“人生是颗菜籽命,落到肥处是棵菜,落到瘦处是根苔。苔长大了是草,草长大了是竹。无论处于何种境地,都坦然面对。”这不是小说,因为真切的人生远比小说更深刻。

汤阿姨或者范雨素,有着女性对生命的洞彻与敏感,以文字的武器,对抗着生活的凡俗与卑微。这是她们的诗与远方,这是她们的理想国。就像网友评论范雨素的文字:“没有激烈言辞,甚至没有突出的感情色彩,作者是自己人生的亲历者,也是周围人人生的记录者。大社会、小人物,跃然纸上。”正如最好的喜剧永远是悲剧一样,文字的力量,大概在于一种真切的疼痛感。汤阿姨或者范雨素,以纤细的文学之针,刺破生活的另一些维度,在记录,亦在反省;在创作,亦在沉吟。

忽然想起已逝北大才女的旧文《卖米》,可以说也是看哭了整个朋友圈。有人感慨“读完哪有脸说你的生活不易”,有人喟叹“穷人坚守着自己的世界观”,但我们回归文本之后,更看到纯文学的力量。在纸醉金迷的题材之间,在天花乱坠的体裁之间,恪守汉语言文字的本真,记录生活、观照时代,这就是对抗庸俗人生的浩荡诗意。从余秀华到范雨素,从张培祥到汤杏芬……她们闪耀在不同年份的舆论场,说的也许是各自有别的故事,表的却皆是文字疗伤的唱腔。

文学未必能改变每个人的命运,却让我们有勇气对抗凡俗人生。杭电汤阿姨的故事也许确实励志,却更像是表白纯文学洪荒之力的神来之笔。苦日子也要过下去,心存情怀与梦想。文字虽凛冽,亦或能取暖。

(编辑:于智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