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你一个字

作者:张晓风

莹:

“行”是一个美丽的字,我想把它送给你,顺便也想戏称你一声“行者”。行者不免令人联想到孙悟空,不过,我要说的行者就只简单的指“行路之人”。

远在汉代,文字学家许慎在为文字分类时,就把汉字分成了五百四十个部首,其中一个赫然便是“行”。换句话说,“行”是我们生活中的大项目。那时代真好玩儿,仿佛在许慎的归纳下,老百姓全然在这五百四十个部首里活着,在这五百四十个项目下进行其生老病死。当然,至今我们要到字典里去“抓字”时,正规的抓法还是查部首。宇宙虽大,物象虽繁,却都乖乖各自待在它所从属的部首里。

但“行”不是被收编的,它是部首级的字,它有其完整自足的意义,它收编别人。

“行”是什么意思呢?

有趣的是,许慎虽比我们早生二千年,但他只懂小篆,旁及大篆,对那批早于汉代大约一千五百年的甲骨文竟无缘得识。反而是我们二十世纪以后的后生小子,有幸隔着博物馆的玻璃,去亲眼见识到那些三千五百年前的骨片,更能在印刷精美的书页上把玩那遒劲的一笔一画。

“行”字在甲骨文时代又是什么意思呢?

简单地说,它就是十字路口。更有意思的是,这四条通衢大道全都没有收口,明摆着“一径入天涯”的迢遥途程。这和数学上的象限不同。象限是四个区块,四个区块其实仍然只是四个辖地。但“行”却是四个方向,它是大地之上成带状的无限可能。它又酷似十字架,但十字架是有封口的,十字架是古往今来的纵线加上左舒右展的横线,然后在其上钉下一具牺牲者的肉体。而“行”是释放了的十字架,供凡人如你我可以得其救赎,可以大踏步地去冲州撞府,可以去披星戴月,在山不穷水不尽的后土上放牧自我。

以上是“行”的第一定义。

而“行”还有第二定义,下定义的是许慎。在他的《说文解字》里,行字成“彳”和“亍”的结合,可以解释作左脚和右脚的交互前行,也可以解释作“行”加上“止”的旅人轨迹——我比较喜欢后面这个定义。

相较之下,甲骨文时代的行是名词,是无限江山。而小篆中的行是动词,是千里行脚。两者都跟你有关,你是穿阡越陌,在里巷中又行又止的人。好的旅行家,如你,是亦行亦止的。因為只有“行”,才能去到远方,只有“止”,才能凝神倾听,才能涣然了解,才能勃然动容。然后,才有琐细入微的记忆和娓娓道来的缕述。

很高兴你今又有远行,很佩服你一再出发。我尚在休养生息,但是倒也无妨于出入唐、宋,游走晋、魏,在历史中徜徉。所以,朋友啊,容许我小里小气,把刚才分明已经赠送给你的“行”字,也拿回来回赠给自己吧!

(编辑:王莹)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