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科素养角度观照高考小说阅读(二)

作者:费明富

考查点3:观照文化心态

设问方式:①请结合×××的经过,简要分析××(人物)面对××的具体心态。②请简要分析××(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③小说叙述了××的故事,请探究作者在其中所寄寓的情感态度。

方法思路:该类型题是引导读者关注小说中的文化(心态文化),这是学科素养之文化传承与理解在小说阅读中的体现。作答此类试题,要知道人物心态的语言表达,如能阅读一本社会心理学书,理解其中的一些社会心理,会有利于我们答案语言的准确与得体。

典题印证:请结合二姐等人看有聲电影的经过,简要分析小说所揭示的市民面对新奇事物的具体心态。(2018年全国卷Ⅱ第5题)

解析:创新是新时代的主题之一,是社会各个领域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但是国民面对新生事物的心态却不利于创新社会的建构。这样的心态早就引起文人志士的关注,他们在文学作品中表达,以引起广大读者的关注。

《有声电影》就是这类文学作品的一个代表。

这里有一个群体形象,简要表达为“二姐等人”。文中所写的新生事物,就是有声电影。“二姐等人”在看待新生事物上的心态具有典型意义,所以值得也必须关注。所以高考命了题。从学科素养角度看,这已经涉及文化理解的考查。作答这类试题,首先要明确相应文段,再进行深刻地接触和感悟,从而发现并明确表达那些具体心态。请看下面文段:

二姐还没看过有声电影。可是她已经有了一种理论。在没看见以前,先来一套说法,不独二姐如此。此之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知之”也。她以为有声电影便是电机嗒嗒之声特别响亮而已。不然便是当电人——二姐管银幕上的英雄美人叫电人——互相巨吻的时候,台下鼓掌特别发狂,以成其“有声”。她确信这个,所以根本不想去看。

但据说有声电影是有说有笑而且有歌,她才想开开眼。恰巧打牌赢了钱,于是大请客。二姥姥,三舅妈,四姨,小秃,小顺,四狗子,都在被请之列。

……

三点一刻到了电影院。电影已经开映。

……

说也奇怪,越是在戏馆电影场里,家事越显着复杂。大家刚说到热闹的地方,忽,电灯亮了,人们全往外走。二姐喊卖瓜子的,说起家务要不吃瓜子便不够派儿。看座的过来了,“这场完了,晚场八点才开呢。”

只好走吧。一直到二姥姥睡了觉,二姐才想起问:“有声电影到底怎么说来着?”三舅妈想了想:“管它呢,反正我没听见。”还是四姨细心,说看见一个洋鬼子吸烟,还从鼻子里冒烟呢。“鼻子冒烟,和真的一样,你就说!”大家都赞叹不已。

“二姐等人”在未接触之前,已经对新生事物有了自己的判断,这种判断一般来说消极远远大于积极或者说总是以否定居多。她们判断的依据建立在自己的“想当然”的基础上,所以有声电影在一定程度上等于“电人巨吻”。她们并不是为了了解新生事物而去走近新生事物,“二姐等人”走近有声电影的主要原因竟然是“据说有声电影是有说有笑而且有歌”和打牌赢钱心情好。虽然说要走近新生事物,但是实质上心里一点也不认真,走近总是被这样那样的事情耽搁拖延,以至于最后与有声电影擦肩而过。没有走近有声电影,更惶谈走进有声电影了。新生事物的出现与发展,有时受制于人力因素,有时又超越人力所为。面对新生事物的发展,“二姐等人”也要有一定的发言权,于是只能拿皮毛之见夸耀于人了。看一看身边,着实不缺“二姐等人”,性别已成为可以忽略不计的问题了。当然我们的答案不能如此繁复,要以精炼为美。

如果说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都有委婉呈现当事人某种(些)心理的功能,那么平时所说心理描写,是一种独立存在的描写方式,应该具有明确的外在标志。

自己想,我这答话怕于她有些危险。她大约因为在别人的祝福时候,感到自身的寂寞了,然而会不会含有别的什么意思的呢?——或者是有了什么豫感了?倘有别的意思,又因此发生别的事,则我的答话委实该负若干的责任。但随后也就自笑,觉得偶尔的事,本没有什么深意义,而我偏要细细推敲,正无怪教育家要说是生着神经病;而况明明说过“说不清”,已经推翻了答话的全局,即使发生什么事,于我也毫无关系了。

“说不清”是一句极有用的话。不更事的勇敢的少年,往往敢于给人解决疑问,选定医生,万一结果不佳,大抵反成了怨府,然而一用这说不清来作结束,便事事逍遥自在了。我在这时,更感到这一句话的必要,即使和讨饭的女人说话,也是万不可省的。

但是我总觉得不安,过了一夜,也仍然时时记忆起来,仿佛怀着什么不祥的豫感,在阴沉的雪天里,在无聊的书房里,这不安愈加强烈了。不如走罢,明天进城去。福兴楼的清炖鱼翅,一元一大盘,价廉物美,现不知增价了否?以往同游的朋友,虽然已经云散,然而鱼翅是不可不吃的,即使只有我一个……

(选自鲁迅《祝福》)

这里是典型的心理描写,文中有“自己想”“觉得”“细细推敲”“更感到”“仿佛怀着”“不安更加强烈”等词语明示上述内容是“我”的心理,再现的是“我”的心理过程。而且文中还有自己问自己的疑问句,这也是心理描写的标志。若暂时将那些词语忽略不计,那么上述文本更像是议论,有理有据,有因有果,层次清晰,活动节奏感强。如第一段“我”内心不安,那是因为“我”害怕自己的话语给祥林嫂带来严重的后果,要为此负若干的责任。接着又“自笑”自己过于敏感或紧张,因为她的问话也并不就意味着她有什么深刻的想法,更何况“我”说过“说不清”的免责之语呢!第二段“我”的心理是“逍遥自在”,是紧张之后的释然与自得,因为“我”知道“‘说不清’是一句极有用的话”,而且在最关键时刻,“我”用上它。第三段的心理先是“强烈的不安”,因为与祥林嫂见面的场景仍然时时出现在我们的眼前,挥之不去,而且“我”自己内心的预感更加强烈。于是又有了想“逃避”的心理——“我明天决计要走了”。从这一部分的心理描写可见,“我”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眼下比较时髦的说法),同情别人又害怕自己有所付出,面对可能的责任总是推脱逃避,对于自己的利己之思还洋洋自得,好像自感很有生活智慧一样。

(编辑:李跃)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