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国高考语文类题研究之古代诗歌鉴赏主观题答题思维探析

作者:涂韶华

高考类题研究,从微观上来说,是从语文思维视野贯穿语文考点类题训练过程与方法的研究,从宏观上来说,是从认知的维度审视高考语文考点下的类题命制的研究。本文仅从语文思维视野贯穿语文考点类题训练过程与方法的研究角度,对2018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诗歌鉴赏主观类题,进行梳理与分析。

一、意象意境类鉴赏

意境,即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对意象鉴赏,首先,我们要把握比较赏析意象的特征,感知意境以及作者在所寄托的情感。这一鉴赏活动,包括对景、境、情三个方面分析。答题时,要结合诗句内容,描述诗意,概括意象的特点,明确意象与思想感情之间的内在联系。

例题:2018年天津卷

14.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

[东晋]陶渊明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虽未量岁功,既事多所欣。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①。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①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

(1)“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表达了哪些情感?

【解析】

(1)题干要求描绘“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的画面,这是一种常见题型。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时,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回答本题抓住“平畴”“远风”“良苗”“怀新”几个意象,然后把“平、远、良、新”等几个修饰词展开联想,描绘画面即可。

(2)题考查赏析诗歌的情感。本诗叙写了田间劳动的欢娱,联想到古代隐士长沮、桀溺的操行,而深感忧道之人的难得。

【答案】

(1)平曠的田野上,从远处吹来的微风轻轻拂过禾苗。长势良好的禾苗,焕发出勃勃生机。

(2)诗人躬耕田园、避世隐逸的宁静淡泊之情。济世与归隐相矛盾的复杂情感。

二、思想情感类鉴赏

高考中对诗歌的思想情感类的鉴赏,主要对古代诗歌内容主题思想感情与作者观点态度的分析。答题时,我们要结合相关诗歌内容加以分析,准确判断诗歌表达的思想情感以及作者的观点态度。

例题:2018年江苏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0~11题。

寄和州刘使君

张籍

别离已久犹为郡,闲向春风倒酒瓶。送客特过沙口堰,看花多上水心亭。

晓来江气连城白,雨后山光满郭青。到此诗情应更远,醉中高咏有谁听?

10.根据前两联,概括刘禹锡“闲”的表现,并分析他如此表现的原因。(5分)

11.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6分)

【解析】

(10)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的能力。诗歌前两联是诗人“闲”的表现,而第一联的第一句是诗人“闲”的原因。

(11)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结尾看起来像是“无人听”,实则暗指诗人“可听”之意。诗人想象刘禹锡正乘着酒兴放声吟诵诗作,可是有谁赏识呢?这是在为刘禹锡打抱不平。

【答案】

10.表现:把酒当春,绕道送客,常去赏花。原因:长期得不到升迁,怀才不遇;喜欢自然山水。

11.对刘禹锡诗歌艺术的钦佩之情;对刘禹锡目前境况的同情之感;对自己能感知对方心意的知音之许。

三、炼句(字)类赏析

古代诗歌注重炼句炼字,一来可使诗歌的意象形象主动,二来可使诗歌具有美诗效果。在赏析炼字句题型时,我们可先整体把握诗歌内容,先明确“炼句(字)”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其次,点明该字句的表达效果,即对象怎样的特点,烘托了怎样的意境以及表达怎样的情感。

例题:2018全国卷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野歌

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5.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

【解析】

第15题主观题为炼句题:一语双关,表面上描绘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实际上寓意自己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答案】

①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②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四、表达技巧鉴赏类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主要有三个方面,表现手法(对比、象征、虚实、动静等),表达方式(记叙、议义、抒情、描写说明)和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等)。解答关于表述技巧的鉴赏,我们要明确诗歌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并结合诗句分析作用。

例题:2018年浙江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9-20题(8分)

送王昌龄

李颀

漕水东去远,送君多暮情。

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

前望数千里,中无蒲稗生。

夕阳满舟楫,但爱微波清。

举酒林月上,解衣沙鸟鸣。

夜来莲花界①,梦里金陵城。

叹息此离别,悠悠江海行。

①莲花界:佛寺,诗中指洛阳白马寺。

20.这首诗与柳永《雨霖铃》词都运用了点染手法,试赏析本诗的点染手法。

【解析】

题目要求鉴赏诗歌中如何运用“点染手法”,进而分析该手法的好处以及与诗歌主题之间关系。点染手法:“点”即总写,“染”即分写,以具体的事物或景物将所“点”的情感道理等渲染出来。“送君多暮情”至“梦里金陵城”都是围绕“暮情”展开的。

【答案】

“送君多暮情”句点出了伤别之情。“淹留野寺出”至“梦里金陵城”十句,层层铺写暮景,满篇幽淡惆怅,字字都是“暮情”,有力渲染烘托了离情。结尾“叹息此离别”再次点明别离之情,“悠悠江海行”表达对朋友孤身远去的不舍。

总之,2018年全国高考诗歌鉴赏主观类题考查的重点是对作品的整体认识,对意境、手法等的体会和评价。考题既有外在表现方法的考查,也有内在语言的深刻领悟,既有技巧的鉴赏,也有风格的分析,需要坚持探究性、延伸性的阅读鉴赏能力的教学导向。

(编辑:王莹)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