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河:笔下帝王将相,心头烟火人间

作者:未知

2018年12月15日,著名作家二月河在北京病逝,享年73岁。

说起二月河这个名字,很多人可能不太熟悉,但说起他的《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你一定有印象,据此改编的大型历史题材电视剧更是堪称一代经典。

二月河本名凌解放,二月的黄河正是凌汛,冰凌解放,暗含了他的本名“凌解放”——这便是“二月河”笔名之由来。在中国作家圈,二月河算是大器晚成:21岁高中毕业,40岁才开始写作。在他看来,自己能熬出来,“靠的不是才气,而是自己的力气”。

二月河幼时调皮捣蛋,不爱学习,专读杂书,被老师讨厌,常讥他为“饭桶”“废物”。高中毕业后当了一名工程兵。挖山洞运石头,繁重的劳动,施工了一天,战友们呼呼大睡,他却躺在被窝里手电筒照着读书,专心致志地研究《史记》和《资治通鉴》。

上世纪80年代,二月河参加了一场《红楼梦》学术讨论会。会上有学者叹惜康熙是一个有雄才伟略的皇帝,却没有一部文学作品来表现他,二月河当时接了一句:“我来写!”

从那时起,二月河白天上班,晚上窝在小屋子里每天都熬到凌晨两三点。他搜集了各种各样的清史资料 ,琐碎到了这样的地步:“那时,一斤豆腐多少钱,我都知道,还有纯度百分之十几的银子到百分之九十几的银子怎么识别,皇帝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什么时辰穿什么衣服,这都需要从查资料开始。”创作生活异常艰巨:没钱买空调电扇,就在桌子下放个水桶,把两腿放进去;冬天冷得受不了,就把热毛巾焐在手上暖一暖。多年来,他没睡过一天安稳觉。实在瞌睡熬不住,就用烟头照着手腕“吱吱”烫去。至今,他“烟炙腕”的故事仍盛传不衰。

就这样,150万字、共四卷的《康熙大帝》横空出世,二月河一书成名。之后,他又陆续完成了140余万字的《雍正皇帝》和数百万字的《乾隆皇帝》。但长达500多万字的辛苦创作,也严重透支了二月河的身体。

世人都说二月河“落霞三部曲”的问世,唤醒了沉睡多年的历史小说创作,具有史诗般的规模。和当今流行的历史题材小说或者电视剧不同,二月河以极其严肃的态度对待历史小说创作。他最坚持的是两点:一是要以历史学家的精神去写,二是从社会进步的角度去评判功过。比如,在《康熙大帝》第一卷草稿写就时,有编辑要求二月河把康熙写得阴险毒辣、残忍暴虐。但二月河坚持自己的创作理念:凡是在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科教文化、百姓生计上做出卓越贡献的,就给予歌颂,无论皇帝还是太监、高官还是平民。

长江文艺出版社社长尹志勇如是评价二月河的作品说:“在当代,二月河写的长篇历史小说至今是没人能超越的高峰。”

合作20多年,尹志勇对二月河的印象始终是“一个真正的君子”。而好友田永清用六个字概括他:“大作家,土老帽。” 二月河生活朴素,不讲究穿戴,不拘小节,待人亲和。但是,在面对省文联主席的职位时直言:“我不能管事、不能管人、又不能管钱,你叫我来干什么?”他欣赏孙中山先生的名言“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虽然写的是帝王将相,着眼却在人民:他提议免税降低書价,让更多人看得起书;他捐出全部工资,资助贫困学生和优秀教师。布衣身,而有家国情,一如金庸先生当年对他的评价“凌大侠”。

晚年的二月河仍有野心。在帝王系列之后,他还想创作“陨雨”系列,包括太平天国、香港沦陷、热河政变、曾国藩的崛起,还涉及到义和团,写作规模比以往大一倍。但因为身体一直不好,最终未能如愿。

如今,斯人已逝。落霞三部成绝唱,但大河风犹在耳旁。

热议锐评:二月河是真正的“时代作家”,这不仅是因为他关注特定的历史时代,更是因为他本人所处的改革开放大时代。他历史观的核心,就是把个人命运与家国情怀合在一起,重视个人努力对历史的影响。正是其独特的个人经历和时代精神的结合,让他那一代作家具有了独特的使命感。二月河之后,还会有人来写历史小说,但这样富有激情、不问收获,把个人使命与时代、国家融到一起的作家,以后都不多见了。(张丰《新京报》)

素材运用:一个真正的君子;布衣身,家国情;使命感;时代精神;史家精神;大家风范……

(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新京报》等)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