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男孩失联闹剧,引发舆论哗然

作者:未知

公众的善良和对公义的追求,永远都应是世间最硬实的奠基石:不因反转而消沉,不因虚掷而自弃

日前,“浙江乐清11岁男孩失联5天”的消息引发公众关注,家人一度悬赏50万元征求线索。2018年12月5日凌晨,乐清市公安局通报称,失踪男孩豪豪于12月4日22时48分找到,警方确认其人身安全和基本健康。警方查明,男孩母亲陈某“因与在外经商的丈夫存在感情纠纷,为测试其丈夫对其及其儿子是否关心、重视,蓄意策划制造了该起虚假警情”。目前,陈某因涉嫌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被刑事拘留,案件还在进一步侦查中。

一场全民爱心接力寻找失联男孩的暖心行动,最终以一场“狼来了”的闹剧收场。如此出人意料的结局,令人惊愕与愤怒,引发舆论哗然。“其父母报警后,不仅警方出动警力走访、排查、寻找沿途监控,这几天乐清全城也都在接力寻找11岁的他。寻人浪费了多少警力、多少民间救援力量,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谁来承担?”面对一连串的谴责,豪豪一家却连夜搬离住处,不再对媒体和公众发声。这让多家参与救援的公益组织和众多爱心人士深感“寒心”。参与救援的乐清市三角洲救援服务中心,打算通过民事诉讼起诉孩子母亲陈某,“索赔一元不是目的,爱心不应被伤害”!

值得庆幸的是,人们没有一味地谴责,朋友圈里也有许多宽容与善意的声音。不少人依然表示,“平安就好”,不能因为偶尔一次“狼来了”,就不再转发类似的求助信息。

媒体评点:现代社会运行法则,在于划定个人与公共权界。而为了一己之私置公共利益不顾,难逃道德谴责、法律制裁。心中有敬畏,行为有尺度,善意才能得到更好安放。不过,人性本有善恶两面,遵从本心,做了自己该做的就好了。不要因为事后知道自己的善意被忽悠了而懊恼,那就失去了那份善意的初心。(胡欣红《北京青年报》;《人民日报》)

话题拓展:心中要有敬畏;爱心不应被伤害;勿因“狼来了”的故事變得冷漠;宽容与善意;冷静与理性;不忘初心……

(资料来源:《北京青年报》《检察日报》《新京报》等)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