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如尘埃,心似海

作者:陈思源

“身如尘埃,心似海”出自音乐剧《金沙》的唱段《天边外》,这是一个来自三千多年前的古蜀的浪漫故事。三千多年以后,活出自我的人生,似乎还是这个道理:知“身如尘埃”,生命平凡,仍“心似海”,胸怀浩荡。

放在三千年时光的尺度下,人对梦想的追寻与付出,渺小卑微得如同飞蛾扑火。在这里,火,是梦想,是责任,是爱。然而,大多数飞蛾甚至没有機会为光明燃尽生命、泯灭成烟,它们在接触光明的一刹那,就被抽去了生命,消失在别的飞蛾的视线里。

于是,人观察飞蛾的时候,难免会因为自身的感受而被震撼。是啊,多少人所追寻的目标在别人眼中,就如飞蛾扑向的光明在掌灯者眼中一样,是荒诞可笑的,可以被易如反掌地捏碎;又有多少人追寻着目标,却未曾留下壮丽的史诗,反而狼狈不堪,甚至遭人唾弃。

人与飞蛾的共情,来自人的灵魂,来自人的精神,来自人的心!一颗滚烫的心!

这颗心,要如海纳百川一般,包罗万象,才足够支持自己。刘慈欣短篇小说《中国太阳》的主人公水娃,是一个西部贫困地区的小学毕业生,他在走出乡村的同时,不断扩充着视野和知识面,最终,他成为了第一批走出太阳系的人类。内涵的深厚使人更为坚定,更有底气。

这颗心,要如海有波澜,有晴雨,有脾气,才算真我,才有自我的色彩。2018年暑期档电影开路先锋《动物世界》遇冷,许多观众表示可能是因为这个颇像央视纪录片的片名。面对内外舆论,导演韩延表示“预见了,没想过改”,“动物世界”将他心中弱肉强食与人性清楚明白地表达出来,韩延表示他会对电影遇冷自责和反思,但片名“我不想改”。这种脾气,不是执拗,不是“杠”,而是一种极致。这种极致,是在深度与世俗之中寻找平衡点,而不是妥协沉沦;这种极致,是秉持着个人自由至上的理念更好地肩负责任,而不是为了更肆意地奔跑背离全世界。

身如尘埃,心似海。生命再渺小,也能在天边外留下属于自己的精神,自己的痕迹。

(编辑:关晓星)

评点:袁来

“认识生命伟大的渺小”,观点富有诗意和哲理。生命固然渺小,但越是渺小的抗争越是让我们动容。这是作者对人类最大的善意,犹如“向死而生”的提出,具有创见性。文章有大格局,大气象。不单单是因为文章的内容和主题,而且构思精巧,短小精悍,娓娓道来,不着痕迹。它以小见大,由此及彼,以“飞蛾扑火”的震撼毁灭诗意地隐喻人生;以“身如尘埃,心似海”统摄全文,并深刻挖掘了尘埃与海的实质;以古蜀的浪漫故事暗示人类亘古不变的真理,富于形式美,回味无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