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不该把父母屏蔽在圈外

作者:宋志莹

原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项调查显示,近60%的95后选择在社交网络上屏蔽父母。这表现出95后的独立意识,也折射出网络中亲子间的关系模式。屏蔽一词很是微妙,是隔离也是保持距离,既显示出无形的界限,又留下了互相尊重的空间。请你给95后、95后的父母或媒体写一封信,谈谈你对这种情况的看法。

教学过程

一、明确任务

1.这是一篇任务驱动型作文。能否说一说它给的任务有哪些?(学生答)

明确:任务有二。一是你对“95后屏蔽父母”这件事情怎么看;二是给95后、95后父母或媒体写一封信。

2.我们先来看第一个任务:你对“95后屏蔽父母”这件事怎么看。请同学们思考、分小组讨论交流。(学生交流后发言)

教师总结:对这一现象可以有三种不同的看法。

第一,同意朋友圈屏蔽父母。理由可以是95后青年人想给自己留下私人空间;不想让父母为了自己的事情而担心,这是一种孝心的体现;父母、孩子之间有代沟,容易产生分歧,为减少矛盾冲突,故不对父母开放朋友圈。

第二,不同意朋友圈屏蔽父母。网络发达了,父母与时俱进,时刻关心孩子的成长,尽量缩小代沟,也是一种很好的共同成长;父母查看朋友圈,是出于对我们的关心和善意。

第三,辩证看待这一现象。有同学在文章中写道:我们完全可以建一个朋友圈分组,只有父母可见,其中只发开心的事情,而不发忧伤的事情,这样既可以避免父母对我们的担心,又可以将生活中快乐的事情跟父母分享。这就是一种很好的解决方案。我们要试着去寻找父母与孩子之间最佳的相处方式。

3. 整理一下格式和框架结构。

亲爱的95后同龄人/尊敬的95后父母/尊敬的媒体人士:

你们好!

①陈述现状。

②分析原因

③解决对策。

此致

敬礼

一个95后的同龄人

×年×月×日

二、总结问题

本次作文批阅中出现的问题:

1.不写题目。只要是作文,就要写題目。

2.书信格式不规范。正确格式见黑板。

3.极少数同学出现套作现象。

例如:有同学在开头写95后屏蔽父母是一种尊重。而后面用了700字去论述“学会尊重”的观点,引用了古今中外的各种例子。有同学在开头提出观点,“距离产生美”,后面用大量篇幅,很多例子论述“距离带来的美感”。这都是不可以的,任务驱动型作文要求就事论事,要去解决问题,要有具体措施,万万不可套作。

4.作文太单一、观点单薄。例如:陈述这一现象的原因,只能想到父母孩子之间有代沟,想不到其他原因,单论“代沟”。考虑问题不全面。

5.观点偏激。给父母提建议时,在信中张牙舞爪,而不是委婉含蓄。此之谓“偏激”。学会说话,才能学会写作。

6.弄混与不同对象通信时的语气和人称。写信对象不同,语气不同,人称也有所不同。例如:有同学跟媒体写信,跟媒体说“我们要关心父母”。应该说的是,媒体你应该做些什么。

三、例文引路

别让屏蔽变成屏障

□山东省实验中学 姜玮

亲爱的95后同龄人们:

大家好。不知道大家是否都喜爱使用QQ、微信等通信工具?不知道大家是否都习惯点开朋友圈刷新动态?不知道大家是否都喜欢在朋友圈悲春伤秋,畅想诗和远方?朋友们在朋友圈热情点赞评论,化身段子手。那么,你们的父母,是否可以看到你的朋友圈呢?(从生活经历谈起,自然切入“向父母屏蔽朋友圈”的主题。语言生动形象,有时代特色。)

在这个日新月异,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不少95后都将自己的父母屏蔽在了朋友圈外。他们在圈内吐槽加班的小抱怨,畅想遥远的诗和远方。从“今天在淮南牛肉汤里捞了七片牛肉”到彩票中奖二十元,从游戏五杀到穿衣打扮,坐能谈琴棋书画诗酒茶,上能谈天文地理看晨星,下能说人生工作不顺心。而血脉相连的,明明极为亲近的父母都被“隔绝”在了圈外。屏蔽,既是保持距离,又是一种心理微妙的隔离。(解释这一社会现象,恰当使用对偶句,并紧密联系现实,语言精彩。)

这种现象造成了不少的焦虑。父母觉得孩子们表现叛逆不知如何管束才能亲近,而很多同龄人也觉得与父母谈论的话题格格不入,更企盼得到更多独立自由的属于自己的小天地。久而久之,渐渐疏离。点开你们的朋友圈,你们的父母是否被你们“踢”出了圈外?而你们是否也从未主动点开父母的动态。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空的变迁,两代人才真正失去了沟通的话题。越来越多的人在抱怨,越来越多的人在无所关心。最终,人们把“它”的产物称之为“代沟”。(本段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年轻人渴望得到更多的独立空间,以及其造成的后果——父母与子女的距离越来越远,“代沟”逐渐产生。)

听到这里,有的人会疑问:我们是否应将父母屏在圈外?

我以为,屏蔽有利有弊,关键在人们的个人行动。若你有心,请父母回圈内,多互动多联系,及时告知彼此近况,拉近亲子距离,实乃上上之策。若着实不愿,只需与父母禀明,及时利用短信、电话等联系,也不拘于这一圈罢了。若假装毫无所察,不言不语,出圈静如处子,入圈动如狡兔,实在是下下之策。

曾记父亲节、母亲节时,不少人在朋友圈大肆发动态祝福父母节日快乐,而有多少父母能够看到,那又有多少父母从容点赞评论转发呢?我们常说的“百善孝为先”,不是几行看似熟络的动态能伪装得了的。每天的几句关心,一点问候,才是最真实的存在。(提出解决措施,并指出关心父母,常与父母交流这一举动的意义。)

要不要屏藏朋友圈,只是你的一个动作。

但要不要和他们亲近,却是你每天的付出和真心。

趁时间尚早,别让屏藏成屏障。(总结全文,照应标题)

一个95后的同龄人

×年×月×日

四、他山之石,优秀片段

PPT展示优秀作文片段,教师、学生共同点评。

王逸群(写给父母)

朋友圈之外,其实我更希望我们的交流方式是更“原始”的,是有血有肉的。闲下来的时候,我们可以通个电话,交流一下。甚至写一封信。那一行行墨迹、一沓厚厚的信纸是最有温度的交流。最舒服的莫过于餐桌上的闲谈,笑声和饭香味儿一起飘了好远……

王双双(写给95后)

通过照片,他们(父母)是在关心着你的生活状态,是否加班到十点,是否吃了早饭,甚至穿没穿秋裤。冬日临近,你是否还像个孩子一样忘了找出棉衣,有没有穿上妈妈早早给你织好的毛裤……

刘晓辉(写给媒体)

有些新潮的词语父母无法理解,就可能闹出笑话。或者有时心情不好发个牢骚,父母的说教和心灵鸡汤就源源不断,看似美好的亲子互动却给青年人带来不少压力。很多人表示加了父母好友后,发动态时永远要积极向上慎之又慎,严重影响了自己和朋友之间的互动,没有以前自在。

他们也很害怕自己一个小感冒,父母就大费周章地赶到自己身边。不希望让父母担心,这也体现了青年一代的倔强和担当。

五 、拓展延伸,放宽视野

教师朗读简书作家陶瓷兔子文章《我很好,骗你的》,学生交流感想。

(编辑:于智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