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拾荒者公寓”,这个可以有!

作者:廖卫芳

眼下,无论是在大中城市里,还是在小城镇里,拾荒者的身影总能在大街小巷里见到。他们白天踩着一辆三轮车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一声声吆喝不绝于耳旁,晚上则蜗居于城市的角角落落,有的自己搭简易棚屋居住,不但环境卫生差,而且安全隐患多。有的甚至与各种回收的废品睡在一起。由于没有一个良好的居住地,这些拾荒者往往常年蓬头垢面,衣服脏乱不堪,甚至长时间不洗澡。可以说,在不少城市里,拾荒者往往成了一个“被遗忘的群体”。

众所周知,城市拾荒者是伴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城市垃圾处理能力滞后而产生的集弱势与边缘于一身的社会弱势群体之一,由于缺乏有效管理机制,已成为当下困扰城市管理的一大难题。

其实,对于一座城市而言,拾荒者是不可缺少的。正是这些拾荒者,通过自己辛勤的劳动使得办公室、居民家、生产单位里部分废弃的书刊、报纸、纸壳、塑料、金属等物品和垃圾得以回收再利用,不但增加了城市有效资源的存量和价值,净化了环境,减轻了物业清洁工人的劳动量,减少了垃圾处理的成本,一定程度上也减轻了社会成本与负担,并且增加了社会就业岗位,使部分拾荒者的收入和经济能力有所增加。事实上,拾荒者为城市的社会进步与持续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那么,如何让拾荒者居有定所,心有所安?笔者以为,宁波市奉化区以“公寓化”的社区形式,建设“拾荒者公寓”,把原本分散在各地的拾荒者集中起来,满足他们的生活、生产所需,这不失是一个好办法。此举不仅是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的一项创举,更是城市治理智慧化的一种体现。同时,这也是城市文明进步的一种体现,是人文关怀的一种表现。它不仅能让拾荒者更好地认同并融入这个城市,提升他們的居住品质,让他们活得更有尊严,更体面,而且也有助于改善城市面貌和资源的回收利用。因此,笔者以为,建设“拾荒者公寓”,这个可以有。此举既值得点赞,值得提倡,更值得各地推而广之。

但愿各地各级政府部门不妨多多借鉴和学习宁波市奉化区建设“拾荒者公寓”的做法,让更多的拾荒者居有定所、心有所安,而不再成为城市中“被遗忘的群体”。(选自河北新闻网)

(编辑:李跃)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