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卫工翻 8 吨垃圾寻找婚戒

作者:董新明

主题关键词:无私奉献;善良能否用金钱衡量……

2019年9月中旬,湖南肖女士在夜宵店用餐时不慎将婚戒遗落在了餐桌上,并被当作垃圾收走。第二天,4名环卫工顶着烈日,用铲子、火钳等工具对8吨垃圾逐一排查,花了好几个小时,最终帮肖女士找回了价值3万多元的戒指。肖女士连声向环卫工道谢,并送给环卫工几瓶水作为答谢。

相关视频曝光后,引发了不小的争议。不少网友在为环卫工的温暖善意感动的同时,也认为肖女士的做法欠妥:在数吨垃圾中寻找一枚小小的戒指,无异于大海捞针,仅以水答谢委实太少,环卫工理应获得一定的经济补偿。不过也有部分网友认为,对肖女士不应过分苛责,善意经不起“明码标价”。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特定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

①以网友“关注”的名义,给找到婚戒的肖女士写一封信。

②以环卫工“老田”的名义,给《人间》晚报写一封信。

③以网友“郑直”的名义,给“大城小事”网站写一封倡议书。

写作指导

这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给出了三项写作任务。写作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辨明“任务”的侧重点。任务①要求以网友“关注”的名义,给找到婚戒的肖女士写一封信。信的内容可以包括两个方面:批评肖女士“不妥当”的回报方式,建议她以更大的善意回馈环卫工的辛苦付出;与肖女士探讨,尽善心不必“明码标价”。任务②的侧重点在于,表述自己做善事不图回报的意愿,希望媒体帮肖女士减轻舆论压力。任务③的写作要点应该是:一方面点赞环卫工急他人之所急、无私奉献、不图回报的精神品质,另一方面呼吁更多的人以善意回馈他人的帮助,创建更为和谐的社会。

二是充分体现文体特征。任务①②是分别给私人和媒体写信,信的格式要正确,措词要得体,情感要真切。任务③是给网站写倡议书,借公开发布的方式传递正能量,行文时要体现“倡议”的特点,注意使用亲切、和蔼的语言。

无论哪种任务,都要紧贴材料要点写,在“内容充实”上下功夫,即使化用课外素材,也要找到与材料的契合点。

例文

用适当的回报弘扬正能量

海南省儋州市第二中学 李楠

尊敬的肖女士:

您好!

我是一个普通网友。近日,我在网上看到了关于环卫工帮您从垃圾堆里找婚戒,您因以几瓶水作为回报而引起争议的视频。我为环卫工的善良而感动,也能理解您的行为。这里,我想和您说说我的看法。

我想,您也明白,环卫工为您从臭气熏天的垃圾堆中翻找一枚戒指,实属不易。而环卫工是基层工作人员,做着极其辛苦的工作,早出晚归。在得知您丢失婚戒后,他们动用公共资源,花费数小时,犹如大海捞针一般为您地毯式搜寻。这是他们的义务吗?不,这是他们的善意。

俗话说的好:“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我认为,环卫工的行为已付出个人的大量劳动时间,理应以适当的回报来答谢,而不是用“善意经不起明码标价”来打发。用适当的回报来答谢,不仅能充分地体现个人的真诚,还能弘扬环卫工的正能量。正如我国《物权法》第一百一十二条规定,权利人领取遗失物时,应当向拾得人或者有关部门支付保管遗失物等支出的必要费用。国家法规写得明明白白,难道善意真的不需要回报吗?

不,善意是需要回报的。肖女士,您可以换位思考,假若您是环卫工,在您帮助别人后,您收到很厚重的回报,会接受吗?同样,当您给予环卫工厚重的回报时,环卫工定不会接受。但您的心意与真诚却深深的烙在别人心中,以此激励他人更加努力地做善事,而自己也问心无愧。

虽说几瓶水不能说明什么,但若是几瓶水的回报真的引起了过分关注时,我们是否应该想想自己的行为恰当吗?既然可以用更好的方式,那么何乐而不为呢?

網上好人好事也不少,中学生拾金不昧,失主千里寻人赠以感谢信;民警奋不顾身,被救人员持锦旗相送;水果摊小贩见义勇为,《人民日报》以头条宣传。这些好人好事屡屡出现,颇受网友称赞。

所以肖女士,我们也可以用适当的回报来答谢环卫工的善意。一面锦旗,让相关部门了解实情,赞扬了环卫工的行为;一封感谢信送往报社,让社会看到您的真诚,也让人们知道他们的善良,既宣传了环卫工,也宣传了环卫工作;一个故事告诉电视台,让环卫工收获匪浅。这将会是极其圆满的回报,也因此将正能量弘扬。

所以,我们要行动起来,用适当的回报来弘扬这些正能量,让这个正能量的火球越滚越烫吧!让我们以适当的回报告诉他人,这才是您要表达的,而非敷衍。

真挚的网友 关注

2019年12月8日

评点:这篇写给“肖女士”的书信,文体特征鲜明,说理严谨到位。作者主张“用适当的回报弘扬正能量”,联系《物权法》的要点,论述时与肖女士推心置腹、换位思考,显得很真诚。同时为肖女士“支招”——用适当的方式回报,点赞环卫工的善举,弘扬正能量,恰当、得体。

(编辑:于智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