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驰电掣下的慢步精神

作者:陈嘉伟

從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由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再跨越至信息时代;从古至今,每一次生产力的革新,都是人类在前进道路上不断追求“快”的成果。追求更高的效率,是人的本能,也一向是推动社会不断前进发展的巨大动力。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脚步越来越快,在物质生活不断充实,物欲得到满足之时,精神的空虚问题也随之激化。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的精神世界也难免被拉着鼻子走。事实上,精神需要滋养,需要时间来沉淀,需要一方宁静和缓的空间。相比于生产实践中马不停蹄地飞奔,让自己的精神世界进入“慢生活”同样重要。

为什么每每提到“慢生活”,人们就会憧憬“从前”?因为相比于风驰电掣的今天,古人的精神生活节奏可谓慢得多;在烦烦扰扰的尘世生活中,中国古代文人让自己的心灵慢下来,留下时间和空间用心真正感悟万物,从而实现了精神上的自我满足。无论是陶渊明“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还是王维“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都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精神“慢生活”的追求。同样,如今我们谈及的“慢生活”不是生活生产中的拖沓,而是人精神世界的解放,是蕴含着古代文人对于精神“慢生活”的追求。

张潮在《幽梦影》中提到:“人莫乐于闲,非无所事事之谓也。闲则能读书,闲则能游名山;闲则能交益友,闲则能饮酒;闲则能著书,天下之乐,莫大于是。”所谓精神“慢生活”是在工作之余也不忘品茗侍花,在纷扰人世之下也可以诗书琴画,在斗转星移的变化之中依旧坚守本心。说到底,精神“慢生活”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生活情趣,是对精神层次的更高追求。

在当下,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如何让精神在“速度与激情”中慢下来,让飞速的物质发展与精神上的“慢”真正并行不悖。

“花艺”“茶道”等古老的艺术,在近几年又再度重回人们的视野,这无疑是源于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重视及对“慢生活”的追求。生活向来不仅有日复一日的快节奏工作和赶鸭子上架的催促。生活中的轻艺术,其实是一种精神“慢生活”的外化,本雅明说:“艺术家、诗人看似最不潜心工作的时候,往往是他们最潜心其中的时候。”可见,精神上的慢可以实现灵魂的放松和思维的活跃,反过来又影响社会实践的发展。

在不同的维度和领域,快与慢从来都不是你死我活的对立面。相反,真正有价值、有效率的生活需要快节奏行动与慢节奏精神的有机结合,“慢些,我们就会更快”。不要让快节奏的生活成为你漠视精神世界、思想素质的理由;更不要让“慢生活”成为你懈怠现实生活,原地踏步,不思进取的借口。

“能闲世人之所忙者,方能忙世人之所闲。”

(编辑:关晓星)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