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下一幅画里的你

作者:秦珍子

嘿,新来的,你是谁?

老师说,你是班里最调皮的那个。同桌说,你是旁边爱看小说的家伙。网友说,你是他不开心时想倾诉的对象。哥们儿说,你是篮球场上的“打铁之王”。

成绩表用数字锁定你的位置,书本拿厚度丈量你的思考。老爸总跟人吹嘘你特别阳光,老妈把“懒”“就知道上网”和“你一点都不像我年轻时”挂在嘴上。

你有名字,有民族,血型星座也清清楚楚。你爱喝奶茶,讨厌粉笔和黑板发生摩擦。几个月前你读到一篇关于武汉的报道,悄悄许下当医生的愿望。

这是一幅充满细节的画:每一道线条,都是你与世界的关联;每一种色彩,都是世界对你的印象。

人生而被打量,從哭声嘹不嘹亮,到活得有没有荣光。我们从这只筛子的大孔穿过,再被另一张细密的网拦住,符合长长短短的标准,贴上形形色色的标签。我们的脸映在早高峰地铁车厢的窗玻璃上,也浮在深夜书桌上的咖啡水面。我们的美,有时藏在某个人的心跳里。我们的缺失,在同行者的爆发或沉默中显出轮廓。更多的时候,我们不高不矮,也说不上好坏,是地球人的78亿分之一,融入街角摄像头拍下的无数差不多大小的背影。

其中哪一个是你?

用外界的信息画你自己,要特别小心。真实的光源不一定全换来真实的反射,但你不坦率,来的一定是假象。另外,你可知赞美像红色颜料,诱人而充满能量,但若让它泼满画布,你的脸就会失真。保留并妥善处理批评,不论它来自情绪还是理性,敌意还是善意,它对你的勾勒非常必要,是素描的“阴影”,水墨的韵,李世民的魏徵。

却也别被那些线条绑住。

“一个高尚而纯粹的人”当久了,你会喘不过气。被叫“撒谎精”“不靠谱”了,你别对自己失去敬意。

除非你真的想,否则别让闺蜜苗条成为剥夺你晚饭的理由。无论来的是道德绑架还是谩骂轰炸,不管是经历没得到还是已失去,都捏好你的另一支画笔。

独立思考,独立判断,不被裹挟,不被要挟——那才是画布上龙的眼睛,那是最坚实的你。

我知道一个小汤姆的故事,他是个不合群的男孩,总把老师的话当耳旁风。同学一起吃午饭,他一个人在角落里。那模样看上去一定不怎么样,茕茕孑立,满脸不爽。很多年后,这位托马斯·杰斐逊世界闻名。

当年孤单的人,后来团结了很多人。当年不好看的脸,后来被全世界看到。任何人都不会只拥有一幅画像,而是会拥有一条画廊。每张画像都是你的一部分,像曲线上无数的点,每个点都可能改变线条的方向,几股力量都压在画笔上,有历史的,有环境的,有你自己的。新的画布取之不尽,随时准备好,记录你明天的模样。鼻梁高矮被基因决定,但脊梁硬不硬,你可以决定。你可以把期待藏进今天的画布,让它在下一幅画像里成为你的样子。

2019年秋天,一群年轻人升入高三。有人囊萤映雪,有人乐当“差不多先生”。没有人能预料,他们即将和这个世界同步迈入一场大考,去适应隔离、网课和忽然暂停的集体生活。他们中的一些,在高考第一次延期后,还要被洪水再次耽搁。他们听见真实世界里谎言、死亡和理想主义的故事,真切地经历分别、磨难和未知的考验。极有可能,在和父母长时间的朝夕相处中,有人的画像多了理解的底色。有人看到远方生命逝去,眼中有了悲悯的闪光。有人想活得更烟火气、更快活,有人的线条则硬朗起来,严肃地确认了想去的地方和想有的担当。

你会变成什么样?

有一个女孩,她的画像停止更新了。2020年5月14日,18岁的湖南姑娘陈薇薇因淋巴瘤不幸去世。在生命弥留之际,她委托父母捐献自己的遗体,用于科学研究。

多么遗憾,她没能参加高考。但我也知道,分数绝画不出她的美好。照片里,她笑着望着这个世界。就是这个世界,还有我,都期待着你的下一幅画像。

老考生秦珍子

2020年7月7日

(编辑:于智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