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之巅 托物言志

作者:乔云云 夏泽生

坐落在明山秀水之中的百年名校湖北省荆门市龙泉中学,始终以全面培养学生素质为己任,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课余,文学爱好者或漫步于文明湖畔,触景生情,吟诗作文;或驻足于象山之巅,托物言志,酬答唱和,或云集于春秋时期著名道学家老莱子的隐居处,聆听文学大家的精彩讲演;或相邀于宋代大理学家陆九渊的讲经台,品评各自的得意之作。成立于1998年的岚光文学社,曾获得过“全国优秀校园文学社团”、“首届全国中学生文学社拉力赛冠军”、“全国作文教学优胜单位”等上百项荣誉。社刊《岚光报》得到王蒙、曹文轩、杨叔子等名人专家的青睐扶持并多次获全国优秀校刊校报评比最高奖,社员在国家级、省级报刊公开发表校园文学习作3000余篇。

岚光文学社首席导师:邓济舟(湖北省特级教师、湖北省首批正高级教师)

上榜理由:★★★

不念过往,不畏将来

□湖北省荆门市龙泉中学岚光文学社 乔云云

梧桐的叶子绿了又黄,黄了又绿。它们见过无数次的东升西落,迎接过无数次的四季轮回。而我们,正在看着梧桐落叶的我们,是否也跟它们一样,始终要经历着既定的一切?

四季轮回来自于天外的圆周运动,我们无法阻止烈日的炙烤,也无法扫去雨雪的严寒。我们的时间来源于太阳的东升西落,一次的东升西落便就是一日,我们无法延迟今日,也无法躲避明日。

所以我们总归是要经历这每一次东升西落的,就像黄河结冰了再破冰,就像梧桐落叶了又抽芽,就像这世间的一切都要经历着四季的轮回——春夏秋冬。春分的温度,延迟不到夏至,炽热如期而至;夏至的赤日,延迟不到秋分,清爽如期而至;秋风的清凉,延迟不到冬至,严寒如期降临。

既然我们终究要失去过去,经历未来,那我们又何必去怀念逝去的过往,去畏惧即将降临的未来?

回忆总是自带滤镜的。当我们嗟叹于过往云烟,那些不甘会无限缠绕着现在的我们,使我们整日惆怅于过去,无心于现在,与其在惆怅过去的岁月,抱着破碎的昨日泣不成声,不如现在开始学会“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当我们沉溺于过往的美好,那些岁月在我们眼中显得越发温柔,那些惊艳了时光、温柔了岁月的美好,或许会令我们深陷其中,难以抽身。与其天涯思念,念念不忘,倒不如相忘于江湖,给那段温柔岁月画上完美句号。

未来也是我们终究要经历的,当我们开始畏惧未来,希望便会开始一点点的变得渺茫,只余下如同恶魔般的恐惧如影随行,所以,我们与其对着未来瑟瑟发抖,不如从现在开始改变自己,改变未来,在黑暗中点起一盏灯——光芒万丈的未来。

“灿亮的生命之岛四周,日夜翻滚着无尽的死亡之海的歌唱,我们用生命在岛上欢声笑语,身下是无尽的黑暗死亡之海”。渐渐地,我们发现昨日的花开始凋谢,欢笑的人们鬓角生出银丝,潮水缓缓上涌。

大千世界兜兜转转,何须慌张?何须迷茫?

评点:作者以深厚的文字功底,娓娓展开议论,剖析渐深,格调渐高,以富有意境的梧桐落叶为起始,以发人深省的反问收笔,表达准确清晰,笔风优美,着实不易。

上榜理由:★★★★

音韵悠长,乐动四方

□湖北省荆门市龙泉中学岚光文学社 夏泽生

音乐中风情万千,或悠扬或沉郁或轻快或凄婉的旋律交织中,人们总能寻得一片灵魂的伊甸园。万千音律背后,大音希声而情寓其中,宕开一段悠长的妙曲,那是人们的灵魂在发光。

古琴余韵,密林修竹隐士长啸。“一曲广陵散,绝世不可写。”这便是嵇康天纵大才的体现,而作为晋朝的名士,或佯狂,或颓废,或放纵,但他们总是守住心中的一方天地。酒一樽,琴一张,邀月而奏,乘兴而起,于幽林中长啸,咀嚼自我世界的余味。嵇康,才华横溢的竹林七贤之首,不愿与这黑暗的世界缠斗,便归隐林泉,徜徉于山光水色间,优雅地挑动着琴弦,而流淌出的乐音也是清澈明净的。正如他剔透的内心,不为高官厚禄所动,不为世俗的礼法所拘束,乐映人心,琴音与心声相和,那是隐者的逸魂,孤独地飘荡在天地间。“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那孤傲自负的古怪名士,终是将自己的心写进了音乐,即使无法耳闻,也能想象它的旋律,那魏晋风骨的铿锵,对黑暗社会的喟叹,恃才傲物的自负,都随着心声,写进了音乐,记录了在黑暗中洁身自好的隐士。

交响铮铮,英雄流芳百世。德国音乐家贝多芬,不幸双耳失聰,这对一位才华横溢的音乐家来说,相当于宣判了他的音乐世界的死刑,但他非庸人,他是英雄。他敢于向无常的命运发声,用深刻的思考,创作了深邃沉郁的《命运交响曲》,想借此扼住命运的咽喉。即使他身已残疾,他的乐曲也不黑暗阴郁,仍洋溢着庄重的古典气息。正如罗曼·罗兰在《名人传》中所说:“惟其痛苦,才能欢乐。”他用音乐慰藉无声世界中的自己,慰藉这曾饱含战斗热情的折翼天才。他做到了,他战胜了命运,而他的音乐也记录了这位英雄的心路历程,一段可歌可泣的斗争史。于感官的无声中寻找纯粹的天籁,于人生的黑暗中扑向光明。这就是他的音乐所寄托的,也是他被称为英雄之所在。

战歌声声,勇投救亡大洪流。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一首首慷慨激昂的乐曲应运而生。它们唱响了人们心中不灭的战斗热情,展示了民族的铮铮铁骨。铿锵的乐声中,饱含着人们内心炽热的爱国之焰,交织着前仆后继的大无畏精神。正是因为它们的广泛传播,为救亡大潮的兴起推波助澜,也催促了无数人奋发进取。它们在烽火年代于人思想的塑造,远胜坚船利炮,威逼利诱,胜似刀剑,是胜利不可或缺的杀手锏,又胜似护身符,守护人们心中虔诚的信仰,激励着人们在血与暗的暮色中前行。

音韵悠长,乐动四方。情寓其中,大音希声。它承载着千古流传的伟大心魂,指引着后世望向未来的目光。

评点:“灵魂在这世上的故乡是音乐。”古往今来,无数彪炳千秋的伟人以音乐寄托自己的灵魂。作者从中获得灵感,逐步剖析,使文章逻辑严密,文辞流畅。

(编辑:王莹)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