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薇:从温柔女学霸到共和国“人民英雄”

作者:未知

关键词 楷模

陈薇是谁?中国为数不多的女将军,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从SARS到埃博拉再到新冠病毒……她多年持续与最危险的病毒过招,研发庇佑人民的“生物盾牌”——正是她的赫赫“战绩”,写下了我国生物防疫领域的高光一笔!2015年7月,49岁的陈薇晋升少将军衔;今年8月1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陈薇 “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以表彰她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做出的杰出贡献。

然而,如果看到学生时代的陈薇,你无论如何都会感到惊叹:如此生性活泼、舞姿翩跹、清纯可爱的女大学生,多年后怎么竟会成为世界最危险病毒的大师级克星?而陈薇成为一个科学家,更是一个美丽的意外。

时光拨回到1991年,陈薇从清华大学生物化工专业硕士毕业,已经被深圳一家特别著名的生物医疗公司签约。有一天,陈薇因为要帮导师取一份实验抗体,走进了军事医学科学院。这是一个周恩来总理1951年亲自签署命令成立的单位。当时抗美援朝,美军竟然使用了细菌武器。周总理大为触动,抽调全国顶尖科学家来到这里,担负着国家防御核武器、化学武器和生物武器的特殊使命。当听到这段历史后,陈薇血液翻涌。一边是锦绣般的前程、高薪白领的生活,一边是尖端的研究课题、内心强烈的召唤。这场偶然的“邂逅”改变了她的志向,陈薇主动找到军事医学科学院要求从军。同年4月陈薇如愿被特招入伍。“病毒是公共健康的最大杀手” ——凭着职业敏感和军人的使命,陈薇将抗病毒药物作为主攻方向。

“一意孤行”,也确实让她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两年后她和师弟在一次学术会上碰面,发现师弟的收入竟然是自己的上百倍。而且,科研工作如同航海探索,如果能发现新大陆当然有极大的成就感,但更多时候是枯燥乏味、辛酸孤苦的航程。

不过,陈薇依然内心坚定,毫不动摇,做好了“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准备。她先是花4年时间成为了微生物学的博士研究生,3年后又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从此她开始崭露头角,而2003的“非典”疫情,彻底把她推向了历史的舞台。

当时,很多医护人员感染了肺炎,37岁的陈薇临危受命,带领课题组对SARS病毒展开研究,到广州一线医院采集非典标本,与尚无治疗方法的病毒零距离接触。负压实验室内一次最多只能待5个小时,待久了就会因缺氧造成严重头痛。但是为了和疫情抢时间,陈薇尽量不吃不喝,甚至穿着成人尿不湿,强迫自己在负压实验室待上八九个小时,直到撑不住为止。最终她带领团队成功研发出有效抑制病毒的“重组人ω干扰素”,当时使用它的1.4万名医护人员做到了无一例感染。陈薇因此一战封神。因为在SARS抗疫期间的突出贡献,陈薇获得了“2003年度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和“中国青年科技创新杰出奖”。

29年里,实验室成了她的“家”,一年365天,没有周末和节假日,晚上12点以后回家是家常便饭。有一个细节,“非典”期间因为与病毒零距离接触,陈薇被隔离了100多天无法与家人见面,四岁半的儿子想念妈妈,看到妈妈在电视上出现,竟忍不住噙着眼泪隔屏亲吻。

2014年西非大规模爆发埃博拉疫情,感染及死亡人数都达到历史最高,最骇人的是它的病死率达到了50%-90%,一时间全世界谈“埃博拉”色变。为了尽早研制出疫苗,帮助那里的人们免受病毒的吞噬,陈薇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她带领团队奔赴西非的塞拉利昂,在病毒最多的地方安营扎寨。2014年9月,在陈薇团队的努力下,世界上第一支埃博拉病毒的新基因疫苗诞生,并且成就了中国自主研发疫苗的第一次境外临床试验。其实,早在2004年,陈薇就敏锐地留意到并开始研究埃博拉病毒。有人提醒过她:“你们花10年甚至20年做出来埃博拉疫苗,但如果2014年埃博拉疫情没有发生,你们岂不是白做了?”但在她看来,“即便后来埃博拉疫苗没有得到应用,我也很开心,那样至少全世界人民是平安的。”实际上,从走进实验室的那一刻起,她就明白自己选择了一条隐姓埋名的人生道路,并做好了心理准备。她说:“我的前辈,那些老一辈科学家,我不认识的、不熟悉的,我认识的、熟悉的,他们一辈子做了什么?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一旦国家或者军队需要我们拿出力量,总能看到军队的力量在,非典、汶川地震、奥运会、埃博拉疫情……都是这样。”

还曾经有人问陈薇:“去疫区那么危险的地方,万一回不来怎么办?”陈薇轻描淡写地回答道:“穿上这身军装,就意味着这一切都是你该做的,除了热爱,我想不出其他理由,我愿这一生都能和致命病毒短兵相接,为受困疫区的生命打开希望之门。”

无与伦比的勇气!无与伦比的智慧!为了表彰她的功绩,人们送她一个绰号“埃博拉病毒终结者”。

在塞拉利昂的埃博拉疫情结束后,陈薇去了趟当地一个特殊的孤儿院,孩子们的父母都被埃博拉病毒夺去了生命。陈薇带去的礼物是中国的拨浪鼓,“我小时候玩过,到现在都能回忆起爸妈给我买了拨浪鼓后的场景”。孤儿院的孩子,大的十几岁,小的只有几岁,他们都争着来拉陈薇跳舞,这是一个令陈薇难忘的场景。除却军人的身份,陈薇做这些的原因,是对这个世界充满着温柔的爱。

今年新冠疫情暴发,武汉万分紧急,54岁的陈薇身先士卒,率先走上前线。初到武汉,她便带领团队研发检测试剂盒,加快新冠肺炎的确诊速度。3月16日,陈薇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重组新冠疫苗获批启动展开临床试验。6月22日,又一捷报传来,陈薇团队发现了首个靶向刺突蛋白N端结构域的高效中和单克隆抗体。这也是陈薇院士团队研发的腺病毒载体重组新冠疫苗在全球率先进入Ⅱ期临床试验后,取得的又一项世界级科研成果。

再次回看陈薇的履历,你会看到一堆值得骄傲的头衔,随便拎一个出来,都是普通人难以企及的极限。然而,带领团队不断走向胜利的陈薇院士,却一直低调。这就如当初给女儿取名陈薇,她的父亲陈李坤说道:“蔷薇花虽然普通,但花期很长能开半年,且有一股暗香。唐代诗人杜牧曾经写道,‘朵朵精神叶叶柔,雨晴香拂醉人头。’说的就是蔷薇,低调不张扬,不管风吹雨打,始終能够怒放。”

这个世界上,或许大多数人还没有听过她的名字,但全人类都在享受她的贡献。

■热议锐评:“与毒共舞”29年,陈薇和她的科研团队,冒着生命危险,走在与各种足以致命的病毒抗击的最前线。29年,对理想的热爱,对责任的坚守,无与伦比的勇气和担当,成就了这样一位巾帼英雄。从温柔可爱的美少女,到硬核的解毒女将军,陈薇的路途走得踏实沉稳,光明而辉煌。这样的女子,才是我们今天应该追的星。“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如今,主席令签署,“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她实至名归!

■素材运用:听从心底的声音;人的一生,关键几步的选择;方向和力量;责任与使命;勇气和担当;对理想的热爱;临危受命,带给我们直击心灵的感动;守护祖国,守护好14亿国人;为受困疫区的生命打开希望之门;从清华女神到护国战神;致敬英雄,国之干,族之魂……

(资料来源:《世界华人周刊》、澎湃新闻、中国青年网、环球人物网等)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