尴尬!懒政官员获“蜗牛奖”

作者:未知

向懒政怠政不作为亮剑,更要让“获奖者”知耻而后勇。

近日,浙江丽水缙云县给工作效率低下的两家单位颁发作风建设“蜗牛奖”。领奖者从县委书记、县长手中接过“奖状”,没有鲜花掌声,只有大写的尴尬。两家“获奖”单位,一个是医院迁建项目推进缓慢的专人专班攻坚组,另一个是“最多跑一次”改革迟迟没有进展的当地水利局水政科。

“蜗牛奖”,最早是山东省泰州市于2016年1月7日设立,专门颁发给懒政怠政不作为者。之后,这一举措被不少地方所效仿。浙江嵊州、广东遂溪等地都曾给做事拖拉推诿的政府部门颁发过“蜗牛奖”。

这也已是缙云县第四次颁发“蜗牛奖”。据缙云县纪委宣教室副主任尹碧波介绍,早在2018年,缙云县委办公室缙云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便下发了《缙云县作风建设“蜗牛奖”认定暂行办法》:“蜗牛奖”每季度认定一次,问题线索采取公开征集、专项督查、上级交办、接受群众举报等方式收集;范围着重在诸如修路、建操场、安置房修建等民生实事领域的项目上。哪个项目出了问题,哪个项目就来领奖。通过公开评奖,公开领奖,倒逼干部高效实干。该奖项在设立当年,就颁发了6个“奖项”,对相关工作人员震动很大,“工作要抓紧干,不然会得蜗牛奖。”尹碧波说,这句话已成为当地不少单位的紧箍咒,担心自己单位因懒政怠政被点名而“获奖”丢脸。

对于“蜗牛奖”的效果,尹碧波举例说明:过去村里一个道路建设工程,因政策处理困难,拖了一年多,但在“得奖”后10天内就解决了;再比如一个公厕整改项目,也是在“得奖”后不到1个月就整改完成……可見,“蜗牛奖”有效挤压了懒政怠政的生存空间,最终使民众受益。

当然,“蜗牛奖”并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建立长效机制,持续激发干部实干担当的积极性,让庸政懒政怠政者有所“畏”,有所“为”,才能事半功倍、好上加好。

●媒体评点:“蜗牛奖”逻辑起点,在于政务公开。没有公开,就没有来自社会各方的压力和监督,效果和意义将缺失一大半。如果关起门来颁发“蜗牛奖”,这和上级批评或内部通报,并无不同,只是名称上多了个噱头。而公众舆论的好评如潮,则证明即便是“自曝家丑”式的公开,也依然受人欢迎。公开让人看到“吾日三省吾身”的坦荡和诚恳,也让人看到“刮骨疗毒”解决问题的勇气和决心。

在快节奏的时代,群众的事情慢不得。“蜗牛奖”带来的,正是干部作风上的转变,它产生的负激励效应,激励当事人从“蜗牛”变“奔牛”,进而发现原来我们可以做得更好。(中央政法委长安剑;刘厚廷,华声在线)

◎话题拓展:勤政实干;作风建设;诚恳与坦荡;责任与担当;“刮骨疗毒”式的勇气;“蜗牛奖”的负激励效应;挤掉懒政怠政生存空间……

(资料来源:华声在线、微信公号“中央政法委长安剑”等)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