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人物? 微视野? 微思考

作者:未知

微人物

1.无锡人王大濛,人称“江南草圣”。从江南大学退休后他研究起最不起眼的东西——菖蒲。王大濛养的菖蒲,一盆可估价上万,但他从来不卖,他办的展览也从不收一分门票钱。在他的眼中:“中华民族是一个信仰草的民族,这种感情是世界上任何民族都不曾有的,菖蒲和我是知音、朋友的关系。”为了更好地养菖蒲,他还在好友的协助下为菖蒲造了一座园子。园中有山石、有流水,上百盆菖蒲自得一种雅趣,“我这个园子和植物,我的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我精神的需要。与其说我养菖蒲,不如说菖蒲养我。”

2.90后纽约小伙儿郭杰瑞是B站知名“UP主”,从2017年起,他开始拍摄视频介绍美国人的家长里短。视频中他热爱老干妈,试吃奇奇怪怪的食物,口头禅是“这个不辣”。为了拍摄“美国人是不是真的浪费”,他和同伴实地考察来到沃尔玛超市。打开垃圾箱箱盖,满眼的面包和披萨呈现在镜头前。为了论证“25%的食物在农场因为长得不好看被扔掉”的数据,郭杰瑞还去超市拍摄陈列架上形状完美的水果。在被问到一些狭隘的言论与情绪时,他说“这个我真的要想想”。他希望自己的视频可以帮助更多人客观、理性地看待世界。

3.2020年6月1日,日本大型女子偶像组合AKB48先河成员渡边麻友宣布引退。出道14年来,渡边麻友9次参与队内总决选,成绩从未掉出前5名,在400多名成员中稳占“C位”,实力过硬、没有绯闻、几乎从不出差错。然而,完美形象的背后,是她异于常人的付出。为了保持笑容的甜美,她每天在镜子前比“V”,用手固定弧度;为了提前筹备、彩排一场又一场的活,只睡不到三个小时是她每天的生活常态。曾有人问她成为偶像后失去的是什么,她说是“作为人的感情”。终于,她做出决定:不做偶像,过自由自在舒服的生活。

微视野

1.做“声音采集者”,成了时下一些年轻人的新爱好。B站的视频博主@Reset-Zero将全国五十多段地铁报站广播,做成了视频合集。地铁声乃至地铁里的一切细节,都散发着独属于这座城市的气质,例如北京地铁站,常能遇到戴红袖章的大爺大妈喊“要关门了,您别上了嘿”,彰显出这座城市的快节奏。而长沙、南昌等城市相对休闲,地铁报站声会比较慵懒,听起来圆润、亲切。地铁报站,只是城市众多声音中的一条音轨,但只要有人能仔细聆听,一样能从中了解到城市的别样之美。

2.法国南特的植物园出现了一些俏皮的“游客”,这些俏皮的小可爱出自法国插画家Jean Jullien之手。高至3米的大块头,保持着实打实的2D扁平化身材,高度还原了Jean Jullien的黑色勾线画风,人物角色仿佛直接从他的笔记本上出逃一样:一个在草地上大步前进的橙色小人,常春藤制成的头发拖在了地上;一个八米长的粉红小人躺在水塘中吐水……它们在池塘和庭院里嬉戏,与游客不期而遇。这位艺术家说:“这个想法具有多个层次的含义。它既可以直接与旁观者‘交谈’,更能够让他们停下脚步,认真欣赏周围的环境。”

微思考

1.杨福音:纳兰性德说:“人必有好奇缒险,伐山通道之事,而后有谢诗;人必有北窗高卧,不肯折腰乡里小儿之意,而后有陶诗;人必有流离道路,每饭不忘君之心,而后有杜诗;人必有放浪江湖,骑鲸捉月之气,而后有李诗。”此意为独特的经历,产生独特的个性,再产生独特的艺术。花不相模,桃花便是桃花,李花便是李花。开在哪里,各有各的存在。既不相碍,也不相互模仿。人为何反而做不到?

编辑/关晓星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