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羽:不忘初心 扶摇直上

作者:未知

掐指一算,今天距离2018年高考结束正好有两个月。狂欢两个月后的今天,再度回望埋头奋笔的高三一年,竟发现其间的每一个画面仍清晰如昨日。难怪都说高三虽是密度最大、最苦最累的一年,却也是每个人经年之后最难以忘怀的一年。而一些学习过程中悟出的心得,也借此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关于自主学习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孔夫子的这句话相信大家早已耳熟能详,意思大概是不到一个人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简短八个字,不仅道出了为师育人之道,更是从侧面点出了身为学生的一个重要品质,即为由内生发的求学之心。在我看来,这当是实现自主学习的最基本前提了。这个暑假,我有机会给几名初中学生当了回小老师,经历了十多天的“教学”,我对这句话更是深以为然。来上课的大部分孩子都认真听讲,课后按时完成好我布置的作业,即使是全新的知识也一讲就懂,令人甚是欣慰;可有一位小女孩上课总发呆,不会的知识给她一而再再而三地讲却还是老样子,令人束手无策。后来找女孩妈妈一问,才知道,原来小女孩期末考没考好,妈妈一心急,没经过孩子同意就给她一天塞了三个补习班,为此母女还闹了别扭。是女孩笨吗?是女孩不是学习的料吗?不是的,只不过是她学习的内生动力被外在迫力逼走罢了。回顾我自己的学习之路,我也看到了相似的影子。从前,我对学习并不上心,没有理想与追求,学习也自然缺少动力,成绩虽不至于很差,却一直平凡得不值一提。高一下学期,我意外地被分进了高手云集的文综班,在那里,我第一次见识了学霸们的风姿,认识到了自己的渺小,第一次感受到了一股想要向上攀爬的力量,第一次清晰地听见了内心的声音:我也想好好地学一回!我想,那大概是我“学习力”觉醒的开端吧。

于我而言,“好学之心”给予我最宝贵的财富就是,我在高中三年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并逐渐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当一个人真的想要学习的时候,他学习的姿态就不再是“被老师拖着走”,而是“与老师并肩奔跑”了,而只有这样的一种姿态,方能让我们在高考之路上走得更高、更远。举个例子,高中功课繁重,我曾一度迷失于老师布置的题海中,每天忙得焦头烂额,最终成绩却不进反退。在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后,我终于痛定思痛,找出我的试卷,一一分析我的强弱点所在,并以此为依据,结合老师的课程安排制定了我自己的学习计划。下一次面对做不完的堆积成山的作业时,我就不再“大水漫灌、雨露均沾”,而是根据我的学习计划“精准扶贫、刨根问底”。与其阅题无数却浅尝辄止,不如抓一道好题把它吃精吃透,这样一来既节省了不少时间,还大大提高了做题的质量与效率。

二、关于“逆袭”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曾国藩

从原来的连中山大学都不保险,到现在考入了中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我想我这三年的学习经历,大概也算得上是个逆袭成功的励志故事了吧。许多人都说我是2018年“冲”出的一匹黑马,而我以为,如果我真的是黑马,那也是一匹“爬”上来的黑马。在高中三年的无数次考试中,我眺望过山巅上的风景,也亲吻过山脚下的泥土,所以我深知向上的路途比起黑马冲刺,其更像蜗牛爬墙,只能一点一点往上爬,而爬一步退五步也是常有的事。在这场马拉松式的“爬墙”中,有的人厌倦了、中途退场,有的人跌倒、一蹶不振,唯有意志坚定者,方能“凌绝顶”。和大部分励志书里推崇的那种壮烈的“只要不学死,就往死里学”的精神不同,一直以来支撑我走下去的就是这么一句简单的话: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我的语文基础较弱,曾经因为急于提高语文成绩而疯狂刷题、写作,却屡战屡败,努力后却不见成效的我十分丧气,索性开始“不务正业”:在语文早读上花大量的时间看老师印发的阅读材料而非背诵古诗文,每天作业只挑简单的基础题做。而让我自己都没想到的是,这么“不务正业”一段时间后,曾经视语文为仇家的我竟然开始对它产生了興趣,常常流连于一篇喜欢的文章,有意学习她的文风与结构,或花大半节晚修津津有味地在成语词典里把基础练习里的所有成语都翻个遍。这期间,我的语文成绩依旧“逊色”,但由于享受其间的乐趣,也就一直乐此不疲地坚持着。直到某一天,当我偶然从字里行间抬起头来时,才惊觉,从前吊车尾的语文不知何时已成为了替我拉分的优势科目。

所以,这正是我想说的,当我们把目光放到途中的风景,而非遥不可及的目标时,学习便不再是一场煎熬的长跑,相反,它会是一次有趣的旅行。我们所期待的逆袭并非非得经历悬梁刺股的发奋,乐在耕耘的过程或许会让这场逆袭来得更诗意些。

三、关于心态

浓尽必枯,淡者屡深。—— 司空图

至今犹记得2017年高考前,校长站在升旗台上振臂高呼:心态好,赢高考。当时高二的我不以为然,心想:心态能当饭吃?如今,一年后,历经高三“沧桑”的我想对当年的我说:还真能呢!回首高三一年,吃惊地发现高考竟然是我这么久以来考得最好的一次。那么超常发挥的秘诀是什么?我想好心态得排第一位。

说到心态,就不得不提到目标了。上了高三,每个同学都一定会有自己的目标,它大到理想大学,小到一次段考。目标在大部分时候当然是个好东西,它能激励我们前进,但如果用得不好,却也会成为我们的压力,甚至是阻力。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中描述诗的一种境界为:浓尽必枯,淡者屡深。我想,这一原则在定目标这件事上同样适用。心理学中有一个名词叫“目的颤抖”,意思是当一个人的目的性越强,便越容易紧张、焦虑,也就越不容易成功。这当然不是让我们不定目标,而是提醒我们注意目标的大小与场合。就比如,越是临近高考,就越不应该常常暗示自己:我一定要上某某大学,这样不但会给自己施加额外的压力,还会在考场上分散注意力,极不利于考试的正常发挥,也就更别提超常发挥了。回忆起我高考前的那段时间,确实是看淡了目标与结果,只是对我自己说:高三一年我已经尽力了,所以无论结果如何,我都不留遗憾,能够欣然接受。目标还是有的,但都是些小目标,比如:答题要规范点、要把字给写好、圈画题目中关键信息,这些小目标看似不起眼,却是缓解压力的法宝,通往成功之路上实实在在的铺路石。所以呀,放平心态,从制定小目标开始吧!

以上三点,就是我拨开高三种种纷杂思绪,捋出的几点重要心得,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点借鉴。当然,学习方法因人而异,只有合适自己的鞋子方能伴我们翻山越岭、行路千里。最后,写下我们班高三的体锻口号,与大家共勉:志存高远,无问西东!

回到顶部